本报记者 毕 竞
近日,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认定机构2022年认定的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名单》,对我区8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备案,灵武市2家企业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夏昊王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近年来,灵武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出“企业主体” 不断壮大县域创新“主力军”
2022年,灵武市持续加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着力提升企业创新主体能力,加强培育创新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成功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4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备案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
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园区运营总监李乐告诉记者,得益于政府惠企政策的大力支持,作为灵武市新培育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该公司积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先后引进新品种39个、新技术12项、新设备5套,拥有自治区沙漠网纹蜜瓜种植(灵武)技术创新中心、银川市3A级人才合作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专家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目前拥有专利26件、注册商标48件、行业标准3项、企业标准2项。柔性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宁夏大学等院校的科研团队人才60名。
产学研相结合 助力企业创新结硕果
灵武市聚焦“产学研用”,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将实验室搬到企业,新建再生循环利用技术、特种纤维针织技术等8个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推动“三大产业”“五个特色产业板块”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据灵武市科技局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室主任崔巍介绍,从2022年开始,灵武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实施奶牛“种子工程”,良种奶牛体外生产胚胎批量繁育和超级奶牛体细胞克隆技术填补我国奶牛种子工程空白,一批产业关键技术正由“跟跑”走向“领跑”,2022年灵武市跃升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83位。
为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引擎”,灵武市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积极引导科技要素和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探索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2022年,通过动态调整科技特派员队伍,推动灵武市238名农业科技服务人才投身于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中。引导科技特派员围绕创业创新链,全方位、多角度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目前已覆盖68个行政村,获批自治区、银川市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15项,争取项目资金19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