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 倩) 2月7日,全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在银川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我区累计收购粮食183.9万吨、销售258.9万吨,其中夏粮收购小麦11.5万吨,是2021年同期的5.5倍,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据了解,2022年以来,永宁、平罗、青铜峡、中宁等地持续推进自治区原粮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自治区储备粮轮换收购基地小麦3.5万吨,占全区小麦年度轮换计划的70%,自治区储备小麦自给率由7%提高到24%。积极构建区、市、县三级地方粮食储备格局,原粮储备保障能力达到6个月,成品粮储备保障能力达到10天以上。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应急预案》,建立区、市、县、乡四级联动应急工作机制,应急保障企业累计达到183家,实现市、县(区)全覆盖。认真开展第四批“宁夏好粮油”产品遴选工作,全区“中国好粮油”产品6个,“宁夏好粮油”产品78个。积极参加第四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22家企业180多个优质粮油产品参展福建粮洽会,全区9个脱贫县18家粮油加工企业入驻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2023年,我区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将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与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继续以产粮大县为重点,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协同”,放大粮食加工转化引擎效应,持续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补齐精深加工短板,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持续做大粮食产业,发挥专项资金引领作用,鼓励粮油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支持探索多途径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增效;落实《全区粮食节约行动实施方案》,推进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全链条节粮减损工作,支持推广先进节粮减损技术运用,发挥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五代”服务作用,指导农户开展科学储粮,帮助降低损失、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