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甘肃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并取“农民工”的谐音,把平台命名为“陇明公”,为陇原大地的农民工提供“明晰、公开、公正”的工资支付服务。
“平台将全省在建工程项目以及农民工实名信息、考勤等内容纳入系统动态监管,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缴纳保证金,解决‘钱从哪来、该发多少、谁来兜底’等问题。”甘肃省劳动保障维权中心主任张晓东表示,我们与9家银行合作发行“陇明公”专属联名卡,通过专用账户流水来判断是否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及时发现欠薪风险隐患。
根据甘肃省人社厅发布的“预警信息处置暂行办法”,平台依照不同种类和事项,对预警信息由高到低分成三级,并明确相应的处置原则。以最高级Ⅰ类红色预警为例,人社部门收到预警信息后,即联合住建、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主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督促施工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
据了解,“陇明公”平台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设运行,上线以来,相继补充完善了实名制管理、分账制监控和预警系统,同时将工资支付情况横向在政府部门和银行之间共享,纵向实现省、市、县三级共享,达到农民工工资支付流程“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目标。
数据显示,自“陇明公”平台开发建设以来,甘肃省已将8762个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平台实施监管,实名录入114万名农民工信息,监督发放88.7万名农民工的209.2亿元工资;受理欠薪投诉案件1.2万余件,帮助3.8万余名农民工解决了欠薪问题。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