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束 蓉) 1月30日,记者从我区多家高校了解到,今年寒假期间,各高校联合多部门积极落实教育部“国聘行动”,为高校毕业生开展寒假暖心服务,系列服务将持续到今年6月。
今年毕业的湖南籍在宁大学生莫慧熟练登录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浏览多项专场招聘信息。她告诉记者,学校通过微信群、校内网站等广泛发布信息,同学们通过国聘招聘平台、中智招聘平台、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中国公共招聘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团团微就业等线上平台,可便捷地获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相关就业服务资源。
按照教育部部署,全区各高校积极利用寒假窗口期,开展促就业“暖心行动”,向高校毕业生提供贴心暖心的就业指导服务。据悉,我区将继续通过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指导企业规范发布招聘信息,推进公开招聘;统筹用好各方资源,为有择业意向的大学生挖掘基层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有序组织高校大学生到社会组织开展就业对接、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提高高校毕业生到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就业的积极性。
各市县的社区专职工作岗位出现空缺将优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数量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合理确定招募规模。今年继续稳定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高校毕业生的规模。
我区将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纳入扩岗补助。聚焦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和较长时间未就业的毕业生,开展结对帮扶,制定“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措施,优先推荐岗位、优先落实政策、优先组织培训见习。免除2022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生2022年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免息资金由国家财政承担;本金可申请延期1年偿还,不计复利。毕业生因疫情影响2022年未及时还款的,不影响征信。
为催生更多市场主体带就业,我区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要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
据了解,我区暖心服务还包括,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对外科、内科、胸透X线片等基本健康体检项目,高校毕业生近6个月内已在合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的,用人单位应当认可其结果,原则上不得要求其重复体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延迟离校的毕业生,延长报到入职、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取消毕业生到人才服务机构报到手续,可凭学历证书、劳动合同等直接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