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12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小组讨论中,王建宏委员从多角度、多层面就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建言献策。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产床,在漫长的地质年代,水与土的天作地合,黄河与黄土高原的旷世奇遇,形成了巨大地理塑造力,大河加厚土,山河激撞,携泥裹沙,形成的惊天伟力,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造就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物理空间。”王建宏委员说,在宁夏,如果说黄河文化是一部不朽的伟大史诗,那长城文化、灌溉文化、移民文化、生态文明、民族融合等,就是其重要分册。黄河文化是宁夏蓄积了数千年文化势能的超级IP,传播好、弘扬好黄河文化,是我们当前应该扛起的职责和使命。
王建宏委员建议,我区应做“厚”黄河文化,成立由专家和智库组成的专班机构,开展考古、挖掘及研究,让黄河文化更准确、更庄重。做“活”黄河文化,让有关部门牵头,每年列出清单,综合运用现代信息和传媒技术手段,幽默风趣地讲好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更加喜闻乐见。
“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宁夏全境属于黄河流域,只有不断探源、挖掘,系统研究,梳理出分支脉络,才能充分彰显黄河文化的多源性多样性,阐释好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王建宏委员还建议,我区应做“深”黄河文化,夯实研究基础,开展跨学科、交叉型、多元化创新研究,通过努力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要做“精”黄河文化,加大对原创文化IP的扶持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出更多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力作。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在深入挖掘和活化黄河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宣传推广行动,以新兴表现手段,创新黄河文化表达方式,推动黄河文化形成新业态、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使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化,形成“黄河文化+”的大格局。 (马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