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束 蓉) 社区服务得好不好,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1月12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九三学社、社科界别小组讨论中,罗海波委员围绕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
“近年来,社区工作者在开展疫情防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的工作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实际效果。”罗海波委员说,目前,社区工作者事务繁杂,职业归属感不强。尤其是受薪酬待遇相对较低、社会认知度不高、传统观念束缚等因素影响,男性社区工作者比例极低。
罗海波委员建议,全面落实《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试行)》要求,从为社区减负、社区工作者选聘、激励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措施,培育和壮大社区党建、社区治理骨干队伍。健全社区工作者选聘机制,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采取公开招聘、选任等方式充实专职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拿出一定比例公开选聘社会类、管理类、心理学等专业和男性社区工作者,有计划地吸收服务期届满的三支一扶、退伍军人等群体,常态跟踪培养优秀本土社区干部,动态建立后备力量和社区书记后备人才库。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选拔人才的力度,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参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在社区任职满20年有突出贡献、群众认可的社区工作者,可参照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职期满政策给予奖励补贴,真正提高社区工作者职业归属感、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