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自治区寺观壁画非遗传承人王学义:

让民间艺术在墙上“开花”

王学义老人绘画作品。

王学义老人查阅资料。

王学义老人绘画作品。

本报记者 束 蓉 文/图

作为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寺观壁画常见表现形式有人物造像、传说故事、山水花鸟等。这种绘画形式兴于汉晋,盛于唐宋,工艺种类繁多,制作过程不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丰富了中国绘画史内容。

已年过八旬的王学义老人是自治区级寺观壁画非遗传承人,他将中卫地区的丰富文化遗存用绘画技艺再现于民屋墙壁之上,宛如盛开的一朵朵中华文明之花,向世人展现时代文化魅力。

以画笔为媒 留住文化根脉

穿过中卫市熙攘的闹市区,行至柔远镇莫楼村,这里有一座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的老院子,正是建于2022年1月的王学义美术馆。斑驳之间,墙上、檐上、门拱处的图案色彩艳丽,馆内大量陈设有王学义近年来创作的中卫古建筑、中卫农耕文化及寺观壁画,这里是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寺观壁画传承基地。

中卫市自古为塞上名城,文化历史发祥久远。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卫宁地区古建绘画之风达到巅峰。这些丰厚的文化现象和历史遗存为中卫寺观壁画的产生、发展、传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但由于历史原因,至上世纪70年代,唯有高庙新鼓楼建筑保留了少部分壁画,成为研究中卫历史、宗教、美术的珍贵资料。到上世纪80年代修复古建筑时,在世的几位彩画老艺人都年事已高,无精力从事壁画工作,年轻人又无人会此技艺,已无寺观壁画人才,只能从青年美术爱好者中选拔培养。酷爱绘画的王学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学义1942年出生在宁夏中卫,早年当过农民、工人,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及印刷设计30余年,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20世纪80年代,中卫市修复古迹新鼓楼,经推荐,参与古建壁画工作,在这里重逢分别20余年的老师王稚春,同台作画。之后王学义利用假期及业余时间参与了多处古建壁画修复工作,此间结识了中卫著名老艺人王在田,他擅长国画精于古建彩绘,在高庙留下了大量作品,王学义技艺深受其影响。

2002年,王学义退休后专业从事古建壁画,先后在宁、甘、蒙等地绘制了数千幅画作。

2007年,王学义应邀赴河北、广东等省绘制了数百幅古建字画,他的画作对人物有着细腻生动地表现,收到了一致好评。

三代匠心传承守住非遗技艺

2019年,王学义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遗产寺观壁画传承人。他告诉记者,按中卫市地区寺观壁画传承史来论,已知有文字记载的传承技艺始于清朝,首代为牛景春;第二代传承人为民国时期的王道清,至王学义已属第三代传承人。

在现代文明蓬勃发展的当下,王学义认为,传承的古老技艺不能丢。2016年初,应中卫市志办邀请,他开始创作绘画宁夏地方史画丛书《中卫史话连环画》。该系列作品共有画面545幅,从远古时期到现代,时空跨度近万年,是对发生在中卫市(含原中卫县、中宁县、海原县)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文物古迹的真实还原。仅挑选收集资料图片就好几千幅,从构思草图到完成画稿,历时一年多辛勤创作。全书包括历史源流、人物春秋和古迹景观,其中远古、包兰铁路建设、沙坡头治沙工程画面226幅,中卫人物画面222幅,古迹景观画面52幅。为此,年逾古稀的王学义在详读连环画文字脚本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图片,历时一年精心绘制,力求更大程度上还原中卫市的古建筑风采,留住文化根脉。如今,该作品已交付出版。

他不顾自己高龄,笔耕不辍。在创作《中卫史话连环画》的同时,依据中卫市地方史料,采访知情老人,创作了界画《中卫古城图》民国版及明清版两幅,中卫名村《莫家楼》复原图,中卫古民居的典型《吴家大院》复原图,以及中卫古建筑《中卫文庙》《中卫文昌阁》《中卫新墩花园》复原图等,展现中卫高庙全貌的大型界画《高庙保安寺》,以图画形式再现了已消失的中卫历史文化遗产,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和好评。

王学义笔下的人物细腻妍雅,风神超逸,极富韵致。王学义绘制寺观壁画多采取工笔重彩单线平涂画法,讲究线条节奏、虚实、刚柔等变化;并因地制宜运用多种表现技法,根据宁夏地区风沙大,寺庙建筑门窗较小,采光不足的特点,他的画作多选用艳丽明快的石绿、朱红为主色基调,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他说,近年创作的主要有中卫已消失的古建筑、典型村落、民居复原图,中卫古城图和中卫农耕文化长卷,中卫史话连环画。自己绘画创作时很注重人物表情的描摹,从而传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如展现黄恩锡的博学,郑云亭的忠厚,李天才的刚烈、冯中江的英勇等都得到了生动有致地表现,传达出感人至深的意蕴。画本无言,画家所说的或许都在画中。王学义的古建绘画作品细腻感常常引起观众的共情,追寻小时候的家乡记忆。

“回首心牵鼓楼边,乡下进城报春笺。画若廉颇难负老,笔如吴起敢攻坚。”这是王学义的老朋友对他的评价和褒奖。

为确保非遗技艺后继有人,王学义每到一地都会吸收助手和徒弟参与绘画。至今他的徒弟中有中卫市及外地弟子多人,目前都能独立从事壁画绘画。年逾80的王学义,还建立了非遗技艺传承基地,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潜心培养新人,还编辑寺观壁画著作数本,为弘扬中卫市民间美术文化,重振中卫寺观壁画风采履行了应尽的义务。2019年,王学义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如今,王学义的2个孩子也在积极学习寺观壁画技艺。王学义说,给后辈儿孙和社会留下一笔精神和艺术财富,那样的价值才是不可估量的,也是我需要尽心尽力去做的。他相信,传承是为了看清现在,更好地走向未来。

--> 2023-01-12 自治区寺观壁画非遗传承人王学义: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54746.html 1 让民间艺术在墙上“开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