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紫璇
守护好人民群众健康,既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需要,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需要。近年来,我区针对医疗资源不均衡、远程诊断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统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在改善民生的路上书写生动注脚。
今年,参加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不少委员聚焦我区医疗改革积极建言献策。
优化医疗配置 让寻医问药路不再远
“父亲年龄大,我们工作忙,不能常在身边陪伴,每次父亲看病开药对我们来说都是个大难题,多亏有家庭医生定期上门给他检查身体,不仅让老人度过一个健康安逸的晚年,也大大减轻了家人的压力。”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的王庆发说起乡村医疗便民服务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对于患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等多种老年基础病、需要常年服药就医的老年人来说,只需打个电话就有家庭医生上门诊疗非常方便。
2022年4月丰登镇卫生院与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达成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技术帮扶合作,医疗技术搭乘“互联网+”浪潮下沉至乡村阡陌小道,村民们对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更加信赖,家庭医生签约数量大幅增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让大家赞不绝口。
医疗改革一头连着行业发展,一头连着百姓健康。疫情防控期间,我区各地相继推出的线上诊疗平台不仅极大缓解门诊压力,保障正常的诊疗秩序,更有助于织密防疫安全网,缓解民众担忧,有效解决群众进城看病“一床难求”“一号难求”等困境。
记者登录由自治区人民医院打造的“宁夏互联网医院”App后看到,疫情防控期间该平台围绕健康评估、就诊指导及疫情防控等内容,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咨询服务,还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冠心病等15类门诊大病患者提供处方药开具及送药到家服务,减少了线下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为有效解决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量攀升、医疗资源挤兑、群众就医问药需求急剧增加等问题,近日银川市优化整合全市9家二、三级公立医院诊疗资源,开通了银川市新冠极速问诊平台。通过该平台,坐班医生可利用上班和倒班休息、居家等时间,通过视频、语音或图文等方式为患者答疑解惑、开具处方。发热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24小时在线咨询、用药指导等“云端”诊疗服务。通过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持续提升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诊断及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扩充了银川市医疗救治能力。
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
保障基层医疗体系服务能力
传统医院加速调适,互联网医院乘势生长,新的医疗生态、区域健康系统正在构建。今年,基层医疗改革再次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随着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能够有效促进资源合理分布,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广大患者的就诊模式,为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自治区政协委员马瑞霞对我区基层医疗体系发展现状深有感触,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意愿低、缺乏严格统一的转诊规范、联动机制出现“虹吸”现象等问题不同程度上对我区医共体乃至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马瑞霞建议,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医共体内应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通过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收治病种目录和上下转诊病种目录,打通病人转诊通道。她表示,医共体内牵头单位要积极发挥龙头作用,将部分科主任或技术骨干选派到基层医疗机构担任主要负责人,或组成技术团队与基层医疗机构开设联合病房、共建特色专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进一步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目标。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短板较为突出、部分不具备传染病初步收治条件等问题,自治区政协委员马汉文认为,当前我区距离计划2025年前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所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应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场所配置,对所有新建社区按照最新标准配齐卫生服务中心,对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较低的老旧城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提质达标,对面积、人口过大的社区根据规模和人口覆盖情况增设卫生服务站,进一步构建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半径全覆盖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