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振星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为推动新时代宁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重要保障,自治区政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若干问题的建议”列入2022年度协商工作计划。
历经近9个月的时间,在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一份深入检视剖析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的协商报告,经自治区政协专题协商会议讨论修改完善后,报送自治区党委,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作出了批示。
回顾这份沉甸甸的履职成果,凝结的不仅是政协委员、专家和所有参与调研的工作人员的辛苦和汗水,还有他们走进基层,结合理论学习与调研实践作出的深入思考。
从2022年2月开始,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若干问题的建议方案,在开题会上,从5个方面就如何开展调研作了汇报,经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点题,为调研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指导意见。经过自治区政协民宗委多次讨论,3月初委托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先期进行社会面调查,对五个市就我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形成了《关于宁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调查报告》,从4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专委会调研提供了参考。
调研启动后,按照“不学习就不调研,不调研就不协商”规则,自治区政协民宗委充分收集整理学习资料,梳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文献,制定自治区政协民宗委调研学习手册,提前下发委员学习掌握;邀请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王荣为委员们作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辅导讲座,并多次邀请自治区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就我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情况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通过掌握政策、学习培训,梳理问题,协商拟定调研重点,为深入调研和协商议政打下了基础。
在实地调研中,自治区政协民宗委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学者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若干问题的建议”协商议题,分组赴银川、固原、石嘴山市部分县区,采取实地考察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了北方民族大学和宁夏育才中学,与自治区10个相关厅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由专委会牵头组成调研组赴云南、贵州两省学习考察,了解外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政协委员读书平台和自治区政协网络议政平台面向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群众征集各类意见建议200多条,许多真知灼见都写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若干问题的建议协商报告》。
思想清则方向明。这份协商报告将作为重要参考,必将更好地发挥民族团结和睦的优势,全力助推我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