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茜
贺兰山东麓具有发展葡萄酒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葡萄酒主产区中的后起之秀。为进一步促进葡萄酒产业发展,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应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并将葡萄酒产业列为“六特”产业之首。如何突破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区广大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及工商联从种植模式、品质提升、品牌培育、产业融合、政策支持等方面为助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立足优势擦亮“紫色名片”
今年8月,记者走进青铜峡市西鸽酒庄的3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酿酒葡萄被采摘下来,经严格筛选后运往发酵车间。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处北纬38度的黄金带,光照足、降水少、温差大、湿度小,适合酿酒葡萄生长。”西鸽酒庄创始人、酿酒师张言志说,这里遍布砂石,土壤透气性好、富含矿物质,特别适合种植优质酿酒葡萄。
“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宁夏的重要产业,但市场规模小、品牌竞争力不强、产业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产业发展体系有待完善、产业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的短板逐渐显现,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自治区政协委员孙瑛在《关于推动实现“葡萄酒之都”奋进目标的提案》中建议,加大产区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建立政府组织、企业参与的对外宣传推介机制,统一组织酒庄参加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葡萄酒博览会,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联手打造产区品牌和产品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运用好“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宣传推广,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规划建设葡萄酒产业配套服务基地,形成配套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引进更多葡萄酒副产物深加工企业,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关于加快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规划建设的提案》中提到,特色小镇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兴产业布局形态,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的葡萄酒小镇,将为周边乡村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申报审核、规划建设方面,加强服务指导,找准优势、凸显特色。在聚力发展葡萄酒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四位一体”,打造优质服务圈和繁荣商业圈。加快推进农垦玉泉营、青铜峡鸽子山、贺兰金山图兰朵葡萄酒文化旅游示范引领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宁夏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为闻名遐迩的“葡萄酒之都”,力争让中国葡萄酒从贺兰山东麓走向世界。
数字化助力“葡萄酒+”高质量发展
日前,记者走进贺兰山东麓美贺酒庄时便被门口的数字大屏吸引,上面既有一幅幅折线图,也有各种不同的数据,还有着田间的监控图像。“这样的智慧化系统,可以用于每一瓶酒的溯源,从品种到种植区域甚至是当年的气候情况。同时数据积累还可以用于第二年葡萄种植的指导。”美贺酒庄负责人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利用科技手段改善葡萄种植的酒庄并非一家之专长。在沃尔丰酒庄管理葡萄种植的老李告诉记者,现在通过“5G+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可以精准把控葡萄生长周期,有利于更好地保持葡萄自身风味特性。
近年来,我区不断强化与阿里云、洛可可等企业合作,加快贺兰山东麓葡萄示范基地及产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让整个产区由“以产定销”模式变成“以销促产”,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初具雏形。
自治区工商联提交《关于借助数字赋能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影响力的提案》,建议围绕种植、加工、销售、产品溯源等主要环节,提供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应用场景,实现葡萄酒全链条数字化。开发完善质量追溯平台,实现产区葡萄酒“一瓶一码”全链条可追溯。建设产区数字化、智能化数据中心,吸引信息技术企业和葡萄酒企业开展合作,为葡萄酒产业赋能、赋智、赋值,逐步培育形成“互联网+葡萄酒”产业集群,带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拓展葡萄酒消费新空间。
何以推动“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在自治区政协委员马中勇看来,要牢固树立“好葡萄酒首先是种出来的”理念,加大栽培模式创新、新技术应用和提升改造力度。做足“葡萄酒+”文章,培育发展“葡萄酒+文旅”“葡萄酒+养生”“葡萄酒+美食”“葡萄酒+艺术”等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旅游、餐饮、购物等服务业发展,为葡萄酒产业发展开辟新的市场、注入新的能量。
为葡萄酒产业发展做强人才根基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我区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产区人才供给不足,种植师、酿酒师、营销师及产业工人,有研发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缺乏,企业人才政策不灵活,引人稳人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快速提升发展。”自治区政协委员张亚红在《关于全力打造我区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提升发展人才高地的提案》中提出,产业所需的本土人才需要双向发力,一方面由高校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做好现有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人才认定工作,建议以宁夏大学葡萄与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加快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