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寒渐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丹江村中心寨的丹江河岸边,30岁的唐胜忠正与同伴热火朝天地讨论着眼前民宿的装修细节。
丹江村是一个苗族传统村落,全村440余户、1400多人,坐落在山脚之下、平地之中、河水两岸。这里山清水秀,生态良好;木屋老宅,特色鲜明。
“当初选择到丹江,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传统习俗、淳朴民风和自然生态。”唐胜忠介绍,作为榕江县土生土长的苗族青年,今年3月他响应县政府号召,放弃城市工作,到丹江村返乡创业。拍摄短视频推荐村中风土人情、农业产业;上线直播推销村里山货水产、民族饰品……村民眼中的“新青年”唐胜忠,凭借一部手机就能创业,令人刮目相看。
“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唐胜忠说,当地不少村寨坐拥好风光、好特产等资源却难以将其换成兜里的钱,村中老年人大多只能务农种田、年轻人多数外出就业,“空心化”愈发明显。“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窗口前置’,让丹江村与消费者面对面。”唐胜忠说,只有让好资源吸引目标客流,才能吸引“客流入山”、带动“山货出山”,进而重塑村里产业生态。
唐胜忠到丹江村不足10个月,已实现全网粉丝量突破200万,助力村子长期登上自媒体平台景点好评榜前列,成为知名打卡点。更是通过直播带货带动当地辣椒、天麻、鲟鱼等农产品销售总额超500万元。
“新媒体终归要赋能实体,助力和重塑产业发展。”他说,除了持续吸引客流和带货本地产品,他们还将在打造民宿项目的同时,落地峡谷探宝、编织体验、沙滩露营等新实体项目,推动形成丹江村的产业生态。
(据新华社贵阳12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