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玉香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近年来,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立足村情实际,引导村民积极发展大棚果蔬产业,使日光温室果蔬种植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快进来,棚里暖和,景色也好看,这个季节在棚里待着感觉心情都能好很多。”12月14日,在良田镇园子村党支部副书记汪洋的引领下,记者走进该村草莓大棚,一畦畦翠绿的草莓苗中间,一颗颗果实像红宝石,日光透过温棚透明的塑料顶洒进棚内,把湛蓝的天空留在棚顶外,这景象犹如一幅刚刚完成的油画,让人身心愉悦。
蒙芳霞是园子村村民,自从有企业包种村上的温棚种草莓开始,她就在这里务工。“每天摘草莓再进行打包一天能挣120元,既能照顾好家,又有一份收入,还可以学草莓种植技术。”蒙芳霞说,由于草莓种植技术要求高,需要进行育苗、压枝、采摘、包装等专业培训后才能上岗,目前村上有100余人和她一样经过培训后正式上岗,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
园子村现有三代大棚165栋,主要种植葡萄、大樱桃、草莓、吊瓜、西红柿等果蔬,矮化经果林种植面积达360亩,主要种植水蜜桃等品种,特色产业年产值近1000万元,全年可解决300余人就业问题。
园子村温棚特色种植只是良田镇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两年,良田镇持续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目前设施温棚有8000余栋1.2万亩、设施瓜菜产业园26个,育苗基地5个、基地市场5处、冷藏库7处,基地简易初级加工场所7处、农业综合服务站5个。先后建成金星村标准化温棚产业园区、光明村“良田种苗”基地、园林村葡萄采摘园、玛莎农场、草莓小镇、百果园、汉白玉萝卜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示范推广穴盘苗及嫁接育苗技术、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成功创办育苗“田间学校”,培育一批新型职业技术农民,产业链效益不断延伸,农业产业持续深度融合发展,温棚种植“钱”景广阔,形成独特的“良田”特色。
良田镇将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以金星村汉白玉萝卜加工车间、光明村工厂化育苗基地、园子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重点,在做精做强现代化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智慧农业上下功夫,逐步实现从“移民乡镇”到“产业强镇”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