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汇涓涓细流 建美丽乡村

——我区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陈 敏 实习生 周煜皓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各地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呈现治理资金投入稳定、治理项目落地见效、治理率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汇聚涓涓细流变为碧波清流,翻开建设美丽乡村的又一篇章。

在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宽口井移民区,建成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100立方米。正是这座污水处理站,解决了移民区116个摊位、100套营业房和1665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收集到的污水处理后如何利用?”带着这样的问题,日前,记者走进大战场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现场。这里配套建设了32万立方米的中水回用池及中水回用管线,宽口井和大战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的尾水存于回用池中。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中水主要用于周边3万多亩绿化带、枣林的绿化灌溉,还能用于周边道路的洒水降尘,实现了中水循环利用,有效缓解了移民区夏季灌溉高峰期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分村定位、一村一案,科学确定建设模式。”中卫市生态环境局中宁县分局局长贾志荣介绍,该县对靠近城镇的村庄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对人口集聚的村庄采取“管网+集中化粪池”的治理方式;对污水产生量少、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采用“单户厕所改造+三格式化粪池”的治理方式,通过分类治理基本实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辐射。

12月上旬,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报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情况。自2018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我区累计下达7.92亿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带动地方投资18.49亿元,实施项目322个,覆盖全区22个县(市、区)。截至2021年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28.96%,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排名第13,在黄河九省区中排名第4,在西北地区排名第2,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全区五市治理率为:银川市69.85%,石嘴山市23.98%,吴忠市30.88%,固原市14.71%,中卫市30.58%。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高晓杰介绍,2019年至2021年,该市申报58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7798万元,完成管网铺设2000余千米,新建化粪池60座、污水处理设施18座,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14座。

“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设施长效运维资金保障难的问题日渐突出,我们积极探索破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资金困境的有效途径。”高晓杰说。记者了解到,银川市在健全运维保障机制的同时,畅通多元化投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委托专业公司建设、运行、管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模式。在兴庆区,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引入宁夏环保集团等企业,投资600余万元建设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智慧平台,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在贺兰县,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资金被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206万元招标引入第三方运维机构,规范运营全县7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灵武市,18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由各乡镇分散管理转变为移交市城投公司统一管理,保障了污水处理设施稳定长效运行。银川市还将从重“外源”资金筹措向“内源”成本管控转变,破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资金困境。

“十四五”期间,我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完成27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坚持山川差异、城乡有别、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分类指导、完善政策机制,确保各地治理项目落地见效,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 2022-12-15 ——我区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53984.html 1 汇涓涓细流 建美丽乡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