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毕 竞
创新驱动是现代冶金行业的灵魂。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工业园区的宁夏吉元冶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元集团”)正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参与者。19年来吉元集团见证并亲历了宁夏、西北乃至全国冶金行业的建设和发展。
历经19年的风雨洗礼,在宁夏吉元冶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军红带领下,吉元集团已形成了以硅锰合金为主导产品、集尾气发电、矿棉生产、物流等为一体的能源循环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的产业链,发展成为自治区重点转型升级标杆企业,也是石嘴山市和平罗县两级政府主抓的能源循环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亲历艰辛不易 开启传承与坚守
在目睹了父亲身体力行的坚韧后,1996年大学毕业的莫军红接过父亲肩上的担子,开始潜心钻研学习。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在设备改装、生产工艺改进、管理制度改革、拓展市场经营等具体管理工作中,他总结了更加符合吉元集团的一整套制度,使公司的整体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1998年,他成立了宁夏平罗弘运达实业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了宁夏吉元冶金有限公司。
坚持绿色发展,一直是莫军红带领吉元集团战略转型升级的指导原则。近年来,他不仅在原料入密闭仓、烟气除尘整治等环保方面严格落实环境治理主体责任,更是在延链补链中“点废成金”,首创了硅锰合金生产过程中将液态熔融废渣经过拉丝成纤、定型等环节,生产出可用于建筑领域的岩矿棉这项工艺技术,消化了企业产生的数十万吨废渣,年新增产值1亿多元,获得国家专利27项。工业尾气经气体预处理后送至发酵系统,经发酵、蒸馏脱水后产出浓度≥99.5%的燃料乙醇;实现工业体系重塑,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循环经济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莫军红带领吉元集团以合金和矿棉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提升、新产品研发、固废处置、产业链延伸为抓手,以节能降耗、降本增效为目标,全面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工作。“我们拥有自治区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平台,为区域产业技术进步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提供技术支撑,形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助力宁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莫军红说,技术研发中心始终围绕集团“一体两翼”规划进行深度研发,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进行合作,承担并完成了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2项。
坚韧不拔 求真务实
“我们技术研发中心现有研发人员200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全部拥有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40%,还签约多位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固废项目研发的博士、硕士和资深专家。”莫军红说,近些年,公司技术团队合力完成了“硅锰合金冶炼热熔渣工业化制备岩棉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利用冶金热熔渣制备高品质矿棉及矿棉制品生产技术”等多个研发项目,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另有50多项专利处于评审阶段。
“最值得一提的是‘矿热炉智能大数据平台’项目。”莫军红说,这个平台以大数据分析在信息层做铺垫,将原料、化验、算料、组态系统、投料使用、产品等数据串联起来形成数据追溯链。从而实现布料、炉控、净化监控系统可视化,数据监控,控制及相关扩展功能。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有关冶金生产环节的质量、成本、产量、炉况四个方向的大数据分析。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在智能化方面,公司对市场现有出炉机器人无法在本企业矿热炉生产过程中直接使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优化改进,优化开口机的现有结构,设计出适用、可靠的、无人值守的新型矿热炉出炉机——矿热炉炉前作业机器人。
“我们的合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绿色生态材料低碳制备项目年可处理90万吨水淬硅锰渣,40万吨干渣,实现其综合利用。”莫军红说。吉元集团被自治区政府评为“节能先进企业”“宁夏十大领军企业”“全区百强企业和46家大型企业”,被石嘴山市委和政府授予“石嘴山市30强企业”“功勋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