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振星
日前,记者走进中卫市海原县三河镇小河村,纵横交错的乡间小路、干净别致的农家小院和远处高低不一的油松相映成趣。巷道两旁栽植了各类乔木、花草,让村民享受到出门见绿、移步即景、健康生活的生态福利。
村民贾宝荣家新修建了砖瓦房,室内装修简洁,精致的家具和各样家电一应俱全。“前些年,我们家主要种玉米,每亩地纯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这两年,通过村里引导种起了西瓜,每亩地收入超过2000元,比之前翻了一倍。”贾宝荣笑着说。
近年来,三河镇立足农业优先高效发展定位,在小河、红城、六窑、团庄等村推广高效农业节水技术,由之前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从单一的灌溉供水转变为水、肥、药综合供给,极大地助力农产品提质增效、农业增产增收。目前,全镇节水灌溉面积达1.8万余亩。
“以前每亩玉米1年灌溉3次水,1亩地1年下来就得600立方米水。自从引进滴水灌溉项目,灌溉用水节省了一半。我们村今年种植4300多亩西瓜,收入挺不错。今年也只是试点,明年计划大面积种蔬菜瓜果,确保老百姓增收致富。”小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志甲说。
在三河镇鹭海村肉牛养殖场项目建设现场,开阔的工地上堆放着大量的砖块、钢构件等建筑材料,推土机伸铲平地,挖掘机挥臂开沟,参与建设的村民挥锤打桩,干劲十足。鹭海村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于今年8月初开工,建成投产后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促进养殖产业进一步发展。
“鹭海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为了移民群众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鹭海村建设了‘出户入园’养殖场,养殖场面积95亩,养殖规模900到1000头。我们通过集中管理、集中养殖,解放劳动能力,让村民有时间发展第二产业,增加收入。”三河镇鹭海村党支部书记马生元说,通过10年精彩蝶变,老百姓的口袋不仅鼓了起来,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富足,乡风文明处处可见,生态建设持续向好,经济建设朝着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