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扎根宁夏六十载 桃李满园不负韶华

——记移民教师刘世俊(四)

宁夏政协移民资料征集组

刘世俊:到达银川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天气特别好,晴空万里,天特别蓝,新的银川火车站还是个大工地,堆满建筑材料,车站不远处有一排帐篷搭起的房子,上边写着邮电局、百货商店等字样,都是临时建筑。接我们的是宁夏筹备工委文教处负责人陈杰,等我们全部下车后他让我们先到邮局给家里打电报报平安。他像亲人般对我们说“你们到家了。”听到这句话我觉得特别亲切,从这天开始,我们扎根宁夏。

最让刘世俊感动的是,车站有很多老百姓自发欢迎他们,声称他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大学生。听到这些话,他们的自豪感更为强烈。为了感谢欢迎的人群,他们在一片空地上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他印象中大家声情并茂地唱了多首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还即兴表演了独唱、舞蹈、诗朗诵等节目,欢歌笑语在车站广场上空飘荡。演出结束后大家依依不舍,很多群众拉着他们的手不放,还帮他们装行李。这些情景至今难忘。

1958年,宁夏高等教育尚属空白,新来的大学生成为正在筹建的宁夏师范学院骨干人群。刚到银川时他们被安排住在位于银川西北角的西马营,也是银川师范的所在地。自治区领导李景林、甘春雷等领导专程来看望他们,向他们介绍了宁夏发展的远景,令人精神振奋。有些同学被分配到山区各县,各县派出专车在门口等着接人,这也让大学生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这里对人才的渴望。刘世俊和郭雪六都被留在了银川。

甘春雷同志讲话后,很多同学都急于知道新的工作岗位在哪,就问宁夏师范学院在哪里,他笑着用脚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对大家说,就在这,等着你们来建设的!他还说,这就是一张白纸,你们就在这里用智慧和汗水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刘世俊:宁夏大学是在“三无”情况下创办的,无校址、无老师、无校长,一名常务副校长刘继曾还是我们到校后的10多天后才到的,但招生工作已经提前完成,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们都住在一个大房间,把桌子拼在一起当床,第一批学生只能借银川师范的教室住宿,我们到学校后第一件事就是盖新房,全是自己动手,那时劳动的热情很高,每天劳动现场都搞比赛,打夯的号子此起彼伏。我现在想起当年的场景,耳边还会有那种激情的号子声:“抬起我们的夯啊,夯夯有力量啊,大家去努力啊,建好大学堂啊。”我印象中新生报到就参加建校劳动,师生齐心协力,火热的场面真是激动人心,永生难忘。

1958年9月15日,宁夏师范大学、宁夏医学院和宁夏农学院同时成立,结束了宁夏没有高等教育的历史。1960年,学校又搬迁到新市区的西沙窝,艰苦创业又一次拉开大幕。在劳动的号子和你追我赶的竞赛中,一座专供老师住宿的楼平地而起,但没有上下水,楼前的沙丘堆成几米高,全体师生都自觉在课余参加整治校园劳动,日复一日,移走沙丘,铲平地面,铺好道路,在学校四周植树造林。当看到新亲手栽种的树木吐露出新绿时,师生们站在整治的校园中自豪地说:我们向荒沙滩要来了一所像样的大学,令人感动的是这一切是在国家粮食严重短缺的岁月中取得的。

(蔺银生 整理)

--> 2022-12-05 ——记移民教师刘世俊(四)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53434.html 1 扎根宁夏六十载 桃李满园不负韶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