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贺兰山缺何处觅

张 嵩

《满江红》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词牌名,始兴于宋代。自北宋至近代,许多诗词大家都填写过该词,多数已成为词作的典范。如柳永的《满江红·暮雨初收》、苏轼的《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周邦彦的《满江红·昼日移阴》、辛弃疾的《满江红·暮春》、陆游的《满江红·危堞朱栏》、范成大的《满江红·冬至》、吴文英的《满江红·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萨都剌的《满江红·金陵怀古》、文徵明的《满江红·拂拭残碑》、纳兰性德的《满江红·为问封姨》、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等等。但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熟知、影响巨大、慷慨悲壮,能够激发古今无数英雄志士爱国情志的,恐怕唯有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留下的杰出的爱国主义名作《满江红》了。

这首作品没有明确的名称,多以词牌名代之,久而久之只要一提起《满江红》,人们就会想到岳飞的“怒发冲冠”。岳飞是南宋初年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坚持抗金、反对议和,一生都在为收复中原、统一国家而率兵征战,直至蒙冤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所害。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岳飞屡破金兵,志在直捣金国都城燕京。而主和派秦桧怂恿宋高宗欲划淮河以北为界,诏令岳飞班师回朝,一天竟发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十分愤懑,叹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满江红》这首词就是填写于此时。词曰: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在其著述《白雨斋词话》中是这样评价岳飞《满江红》的:“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现代著名词学家胡云翼先生也对这首词给予高度评价:“通篇风格粗犷,音调激越,一气呵成,不可抑勒。”其实,千百年来,历代词学家对这首词的认同度都是非常高的,因为它毕竟是一首洋溢着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抒怀述志、慷慨激昂的伟大词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热血情怀。但在这首词的下阙中有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却存在着争议。表面意思好理解,就是要驾着战车去踏平贺兰山。那么问题来了,贺兰山究竟指的是什么地方?是实指还是虚指?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解释为贺兰山“是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著名词学家靳极苍所著《唐宋词百首详解》也认为贺兰山是“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一带地方”。近年来却有人提出词中的贺兰山是指位于河北省磁县西北的一座山。清蒋擢编《磁州志·山川》一节是这样描述的:“贺兰山,在州西北三十里。山非高峻而蜿蜒起伏,长亘二十里。宋贺兰真人隐居于此,因以得名。”理由是此贺兰山距岳飞故里河南汤阴不足百里,岳飞对此山应该是早知道的;再就是据磁县当地的专家考证,岳飞曾六次因公或带兵经过磁州官道,往返路过于该山。2016年7月6日,《光明日报》也刊登了《岳飞<满江红>中贺兰山在哪里——宁夏专家认同河北磁县说》一文,宁夏专家认为“据史料考证岳飞足迹从未到过宁夏贺兰山,而岳飞抗金活动区域就在磁县贺兰山。”磁县的贺兰山因一位名叫“贺兰真人”的宋代道人在此修行而得名,“宋”是北宋还是南宋《磁州志·山川》没有交代,但得名比较晚是很清楚的。“山非高峻而蜿蜒起伏,长亘二十里。”说明山不算大,只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山,这样的山在泱泱中华大地上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影响力,更说不上有什么象征性。离岳飞的家乡“不足百里”,岳飞早就应该知道以及岳飞曾经六次经过这里,似乎更显牵强,无实际意义。宁夏的专家应该是地方志方面的,他不是搞文学的,也不是诗人,意象对他来说可能是很陌生的存在,考证的结果当然是岳飞没有来过宁夏,就不会写宁夏的贺兰山。“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在今天的蒙古国,当年范仲淹在陕西为写这首词还要一定跑到遥远的蒙古去?张九龄的《感怀》诗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句,难道张九龄一定要到“海上”“天涯”才能写出这首诗?靳极苍先生说:“在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上,把地名代表一个概念,构成形象语言,自古就如此,人们对此,并没有过异议。”诗词是讲究意象的,更多的是虚指,这是它的文学性所决定的,不像方志中地名的考证,一定要真实,不能去想象。

位于今宁夏西北部与内蒙古交界地带的贺兰山,宽15千米至60千米,绵延200多千米,主峰3556米,山势险峻,气势磅礴,非一般山体所能相比。其地理和军事地位更是至关重要,古代山之北是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自先秦汉唐以来,历代都在此设有军事关隘,是与猃狁、匈奴、突厥、党项等少数民族交战的主要战场,也是防御他们南下侵扰中原的一道天然屏障。贺兰山的历史地位和知名度也不是一般无边塞地理位置和战争背景的山所能比肩。岳飞熟知军事地理,其壮观激扬的词章唯有配以高峻险要的山势方能相得益彰,踏破贺兰山缺,直捣黄龙,就是意在荡平金军所在之处,直接拿下其京都,威武霸气跃然纸上。贺兰山的象征意义能够得到充分凸显,试想一下,如果用一座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山来作比喻,其效果高下立判,《满江红》也就失了其荡气回肠的宏大气场。

巍巍贺兰山千秋浩荡,风云际会,昔日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栖息繁衍之地,也是边塞军事战略分界要地,历史上留存的众多诗词篇章已经为其作出了深刻的诠释,它的军事及地名概念的象征意义和诗词意象早已深入人心,因此无须再为《满江红》作过度的解读。我们相信,崇敬伟大的爱国英雄岳飞的读者心中自然都有一部权威的词典。

--> 2022-11-30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53291.html 1 贺兰山缺何处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