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峡口山

张 嵩

明代胡汝砺所编《嘉靖宁夏新志》卷七文苑志·诗词录有宋代诗人张舜民的两首诗,题为《西征回途中二绝》:

灵州城下千株柳, 总被官军斫作薪。

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

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

白骨似沙沙似雪, 将军休上望乡台。

由于这两首诗真实记录了宋夏灵州之战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历代宁夏志都有选录。但清代以后的地方志书将两首诗又分别作了命名,第一首题作《西征》,第二首题作《峡口山》,虽然已不是作者的原意,却更贴近诗的情境。尤其是第二首根据诗中写到的“青铜峡”而题名《峡口山》,使人一目了然。

其实峡口山指的就是青铜峡,是黄河上游的最后一个峡谷,长约10千米。峡谷山高水深、暗流涌动,两岸悬崖险峻、巨石突兀,太阳的光辉与河水互相映照铺染在崖壁上,呈现出一片青铜的颜色,因此得名青铜峡。险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西北边防战略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汉至宋在此发生的较大战事就有数十起,如东汉元初四年(117年)汉将马贤击败羌人的富平上河之战,唐武德九年(626年)唐将李靖大败突厥的硖石之战,唐长庆元年(821年)灵武节度使李进诚击退来犯之敌吐蕃军队的大石山之战,以及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发生的宋夏灵州之战。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宋五路大军利用西夏国内变故乘机出兵攻打西夏的重要城市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西南),意欲夺取灵州后再直捣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其中环庆路经略使高遵裕出南线,由于高遵裕是皇亲国戚,为人心胸狭小急于抢功,加之对战局判断错误指挥失当,致使宋军围困灵州城18天不能破,后又被西夏军决黄河水灌入,断绝粮道,适逢严冬季节,宋军冻溺饿毙者不计其数。当时围打灵州城的10多万宋军,最后逃生者仅有1.3万人,其败状惨不忍睹。当年随从高遵裕出征,担任“辟掌机密文字”的张舜民,亲眼目睹这一过程,以悲愤沉痛的心情写下了《西征回途中二绝》。张舜民正直敢言,因诗中含有嘲讽之句,后被人弹劾遭贬官。张舜民是宋陕西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文学家、画家,进士出身。据史书记载,其人刚直敢言,其后位渐通显,而议论雄迈,气不少衰。南宋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晁公武称其“文人重理性,诗最刻意”。张舜民写的这两首诗属于战争题材,与当时宋夏常年交战的大环境密不可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持久而无情,以及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破坏,因而诗是带有批判性质的,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峡口山》这首诗也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提到青铜峡的诗作,明清以后描写青铜峡或峡口的诗作逐渐增多,但更侧重于水利灌溉方面。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明代齐之鸾的《硖口》:

生犀饮河欲北渡,海月互来首东顾。

冯夷举手挥神鞭,铁角半摧河上路。

至今夜有水泣声,罔象唏嘘鬼奸露。

土人作渠灌稻田,玄灵委须不敢怒。

这首诗选自《嘉靖宁夏新志》,作者齐之鸾,明代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曾任宁夏佥事,在职增修边墙,后官至河南按察使。齐之鸾学识渊博,文彩宏丽,著有《蓉川集》。硖口,指的就是黄河青铜峡峡口。诗作描写了青铜峡段黄河的神奇诡谲,黄河自西而来,汹涌澎湃,流入十里长峡,一路奔涌东去。峡口两山壁立,高耸的牛首山如同犀牛一般在河边饮水,或将渡河北行;海月忽来东顾,河伯挥舞神鞭,似乎都在表明峡谷之中波涛连天,暗流潜伏,处处皆有激流漩涡,使人望而生畏。全诗多处引用神话故事,因而充满神秘色彩,但诗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体现出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诗人在诗中道出,生活在青铜峡的人们开渠灌溉农田,就是水神(玄灵)也不敢发怒:“土人作渠灌稻田,玄灵委须不敢怒。”语句铿锵有力,撼人心魄。

再如清代栗尔璋的诗作《青铜禹迹》:

铜峡中间两壁蹲,何年禹庙建山根?

随刊八载标新迹,疏凿千秋有旧痕。

凭溯远流推远德,采风作述识高门。

黄河永著安澜颂,留取丰功万古存。

这首诗选自《乾隆宁夏府志》,作者栗尔璋,清代陕西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人,康熙年间进士。曾任工部郎中、广东道监察御史等。这首诗是作者游览黄河青铜峡峡谷时所题写。传说远古时期,洪水泛滥,大山阻水,一片汪洋,大禹劈山成峡,从此水出峡谷,奔腾东流,人们也引水灌溉农田,久而久之这里成为了鱼米之乡,也就有了“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后人感念大禹,在峡谷之上建造了“禹王庙”,塑了禹王神像,做为纪念。大禹在华夏大地上治水,留下了众多的禹迹,为后人所瞻仰崇拜,他在青铜峡治水的地方,被后人尊称为青铜禹迹。栗尔璋的《青铜禹迹》一诗通过峡谷开凿遗迹、疏通河道、终使黄河安澜,盛赞了大禹的丰功伟绩。诗意悠远,境界开阔,通俗易懂,富有文采,留下了一段黄河治理的诗作佳话。

历史上的秦渠、汉渠、唐徕渠渠口都开凿于青铜峡峡谷内,青铜峡(峡口山)也因此成为宁夏两千多年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战争的血腥气味早已散尽,而文明的进程却从未停止它的铿锵步伐,如今十里青铜峡峡谷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塞上江南”的美景,“峡口之山”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岁月老人在阳光的照耀之下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仿佛在永无止境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 2022-11-16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52781.html 1 峡口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