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中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巅峰之作,每次读来都不禁潸然落泪,其中的奥妙和博大精深使人终生受之不尽。第一次读《红楼梦》是我大学四年级,一开卷就被一首首精美绝伦的诗词所吸引,从此再也不能自拔,正如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所说一朝入“梦”终身不醒。
从读《红楼梦》开始我便喜欢上了写诗,对诗的痴迷和热爱仿佛是曹公笔下的香菱学诗,白天想梦中也想,想出一句又一句不太成熟的诗句。也是在香菱学诗这一回,我仔细琢磨了曹雪芹先生对诗的看法和一些理论,曹公通过黛玉的口吻描述得非常详细,从诗的平仄、对仗和立意等方面都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发现要深入研读《红楼梦》非诗不能突破,诗词是打开《红楼梦》的一把钥匙,摒弃诗词只读一些故事情节终究是皮毛而已。
曹雪芹是大文学家更是大音乐家,在第五回中,一首首精妙绝伦的曲子,词曲格律及内容突破常规却又非常严谨,用曹公自己的话说:此曲不比尘世所填,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有幸后来王立平呕心沥血可谓珠联璧合,让《红楼梦》再度升华成无法逾越的艺术丰碑。
《红楼梦》恰好结合了道家思想与禅学,劝世人不要急功近利,“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今绿纱又糊在了篷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这一句句醒世格言是因为曹公在其坎坷的一生中看透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才告诫人们不要贪嗔痴,对黛玉的重点描写更是作者追求真善美和对上层精神的集中体现。
读黛玉葬花时我一直掉眼泪,心中的酸涩不言而喻,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岂是黛玉低头葬花?实则是曹公在昂首问天啊!对老天的发问,内心充斥着愤懑与无奈。从《西江月·批宝玉二首》就可以看出曹雪芹对封建制度、官场之道和世俗的批判。贾宝玉看到对联中写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时不厌其烦,这也是曹公本人的意思。
不同的人生阶段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人生感悟。经过10多年的历练和磨难后再读《红楼梦》,我觉得很多人生感悟不就是在说自己吗?是啊,我们的一生又有谁不在上演着自己的红楼梦。曹公同情林黛玉,他笔下的黛玉是完美的化身,却又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每次黛玉出场都会让人如沐春风却又心碎,黛玉身世悲惨,寄人篱下的日子使她性格敏感,金陵十二钗中写到的“玉带林中挂”预示了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是封建礼教和世俗价值观的牺牲品。
对《红楼梦》的痴迷使我对红学产生了兴趣,我收听了所有周汝昌先生谈红学和关于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系列讲座,自己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形势分析了曹公家族的兴衰荣辱。《红楼梦》非曹公这样有才气的没落公子不能写出。只可惜贾府的衰落和曹公家族的没落如出一辙,都是好一副昏惨惨似灯将尽,呼啦啦似大厦倾,可惜一代文学巨匠,有着经天纬地才华的大师却终日食不果腹,过着以卖字画为生的窘迫日子,最终在贫困与病魔的折磨下,一代巨匠就这样陨落,留下悲金悼玉的《红楼梦》给世人许多解不开的谜团。
曹雪芹先生在其坎坷的一生中看透了人情冷暖和封建礼教制度,厌恶官场之道和科举,他笔下的贾宝玉性格叛逆,与其说他愚顽怕读文章,潦倒不通世务,倒不如说是曹公有意在褒奖贾宝玉。贾宝玉喜欢诗词,喜欢看四书五经以外的书籍,他为大观园各处题字时其才华可见一斑,只是他不喜欢走为官之路,这也是曹公本人的想法。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我觉得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男人是权力和金钱的象征,这些都让曹雪芹感到深恶痛绝,所以他借贾宝玉说出了这一层意思,贾宝玉无疑是曹雪芹本人的艺术化身。
读《红楼梦》就是要区别于其他著作,要分析推敲慢慢揣摩研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极其复杂,我读了很多遍后很多人的名字至今尚未记住,复杂的人物关系也尚未理出,人称《红楼梦》是古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从书中可以看到古代园林、建筑、民俗、文化、服饰等诸多领域的缩影。曹雪芹先生对不同阶层每一名人物性格的刻画都细致入微,活灵活现浮现在读者脑海。王熙凤出场时写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身珠光宝气、彩绣辉煌,从笑声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即可听出王熙凤泼辣的性格,从衣着打扮首先给人一种庸俗的感觉,同时也看得出她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在家母面前的表演更表现得世故圆滑、三刀两面。再比如薛蟠请贾宝玉喝酒,在席间行酒令这一节的描写雅俗共赏,引得读者捧腹大笑却又回味悠长,作为纨绔子弟的薛蟠和贾宝玉的层次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从侧面描写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贾宝玉一曲《红豆词》唱出了对黛玉发自肺腑的相思之情。
《红楼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作者追求唯美的思想,人性化的理念,而在具体刻画时却处处揭露那些肮脏的潜规则和人性冷漠与沦丧的一面,比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戏剧性地描写封建社会官场之道丑态百露。再比如焦大酒后大骂“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作者通过焦大酒后乱嚷,精彩地道出了贾府作为封建社会大家族乱伦的一桩桩丑事,反映了旧社会上流社会人性沦丧和生活糜烂的一面。从贾家逼死金川后薛宝衩安慰王夫人的话语和淡定的态度,可见作为封建大家族对待生命视如草芥,何等的冷漠无情。曹公把这一桩桩、一件件典型的糜烂、丑恶和骄奢淫逸撕破揉碎给读者看,令人发指触目惊心,丑与美形成鲜明对比,雅俗共赏,《红楼梦》本身也是“大观园”!
光阴似箭,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忙碌之余时常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其中的诗词妙句心情也得以释怀,《红楼梦》为我解开了心中的种种苦恼,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用善良与真诚去接纳人生。
(作者系金凤区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