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军 文/图
王成,固原市泾源县政协委员,出生在泾源县兴盛乡一个农民家庭。多年来,他通过种植蔬菜和养殖肉牛发家致富,带动当地200多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为全县种养殖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民生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努力奋斗,通过养牛走上致富路
割草、配料、拌料、喂牛……这是养殖大户王成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养牛工序。“我12岁辍学,在家喂牛、种田,可以说种田是我的整个童年。”王成笑着说。上世纪90年代,20岁出头的王成为了生活他下过小煤窑,也到过陕西、河南、甘肃等地当过麦客,但靠苦力只能维持生活。
“我在外地打工的时候,看别人养羊很挣钱,一只能卖好几百,还能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王成说。他便有了养殖的想法。2000年,王成用打工挣的钱从青海购进3头肉牛,开始了他的养殖之路,从3头起步,后来规模达到30多头。在养牛的同时,养羊的行情比较好,他又开始养羊,并尝试着贩卖牛羊从中获利。几年下来,王成有了一定积蓄,日子逐渐好起来。
王成告诉记者,相比其他养殖产业,养牛的技术要求相对简单一些,更易于学习和掌握。因此,创业初期,他在牛舍的饲养管理方面还是较为顺利的。慢慢地,他的牛羊数量越来越多,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带动了附近的村民一起养殖。
近年来,泾源县委和政府抢抓自治区发展宁南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机遇,确定了“优质+高端”产业发展定位,肉牛养殖成为产业提档升级和带动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已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地方特色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连接机制,通过‘1+7+96’(1个龙头企业、7个乡镇养殖合作联社、96个行政村养殖合作社),带动农户开展‘投母收犊’,提升养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推动泾源县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王成说。
发展冷凉蔬菜,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经常在外面跑,王成开阔了视野,又有了新的想法。王成告诉记者,泾源县年均降雨量620多毫米,有着气候冷凉、光照充足、环境无污染、土壤肥沃等适宜蔬菜生长的特点,拥有高原夏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泾源县的蔬菜面积只有1万亩,不足全县作物面积的十分之一,且以农户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为主,缺少规模种植。
2010年,王成和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合作,结合泾源气候特点,试验种植“雨养蔬菜”。“我们聘请农技专家组队筛选适宜种植的蔬菜新品种,配套栽培新技术,在金星村引种适宜旱地种植的5亩蒜苗,观看成效。”王成告诉记者,经过半年试种,雨养蒜苗亩产4050公斤,按照市场批发价每公斤4元计算,亩产值1.6万余元,除去种子、人工、化肥等成本,纯收入8300多元。
2012年5月,泾源县王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泾源县兴盛乡成立,以不依靠灌溉仅依靠自然降水发展冷凉蔬菜为目标,种植蒜苗、甘蓝、葱头等冷凉蔬菜。
10年来,该合作社在王成的带领下,一直从事雨养蔬菜新品种展示、栽培技术、无公害病虫害防治、蔬菜销售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科技研究与技术示范。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00亩,其中,温棚种植100亩,露地生产基地200亩。试验示范甘蓝、辣椒、洋葱、萝卜和菠菜等蔬菜新品种20个。温棚高效种植栽培技术、地膜露天栽植技术等新技术12项。总结形成了“合作社+社员+基地”的发展模式,带动蔬菜种植户数1000户,试验示范面积3000亩,亩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户均增收达1万元以上。
“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技术服务、信息共享和产品促销,为全县无公害雨养冷凉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特别是为合作社社员和建档立卡户提供了育苗优质种苗、栽培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治全程的服务,提高了菜农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理念,实现了科技致富的目标。”王成说。
每年8月开始,在泾源县兴盛乡冷凉蔬菜种植基地,田地里各类蔬菜挺立着身姿,吸收着阳光带来的营养,目之所及,皆是新绿,成为兴盛乡夏日里随风舞动的亮丽风景线。王成希望泾源县冷凉蔬菜产业发展能得到长足发展,打通冷凉蔬菜销路,建立泾源县冷凉蔬菜品牌,促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