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奏响文旅深度融合“交响曲”

——固原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马 军

近年来,固原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目标,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文化“大餐”。截至目前,固原市共建成公共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新颖的设计、完善的设施成为固原市文化惠民新高地、城市形象新地标。65个乡镇(街道)建成乡镇文化站,859个行政村(社区)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送戏下乡、广场文艺演出、社区数字电影放映、戏曲进校园、文艺进景区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固原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整合文旅资源优势,在全区率先出台《固原市文化大院创建实施意见》,先后建设和发展秦腔大院、非遗大院、旅游大院、花儿大院、综合大院等各类文化大院256家,拥有文艺骨干成员3000多人,每年演出逾1800场次,受益群众20万人次。

全面深入普查,积极申报非遗名录项目和传承人,建立保护传承基地,创新“非遗+扶贫”“非遗+旅游”模式。目前,固原市有国家级非遗基地1个,自治区级、市级基地70个;国家级传承人6人,自治区级传承人82人,市级传承人225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家、示范户18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1处、公共博物馆7家、文物藏品2万余件(套)。

固原市坚持文化为魂、生态为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推进旅游产业全域布局、旅游发展全域联动、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环境全域提升。固原的红色文化游、山水休闲游、美丽乡村游、生态养生游、民俗体验游、冰雪旅游、露营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制定出台《固原市创建全区民宿经济发展先行区实施意见》《固原市关于支持精品民宿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各县(区)实施“旅游+”战略,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创建体系。

“全市现有旅游景点70个、旅行社27家、星级旅游宾馆饭店11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69家,培育宁夏特色旅游村镇22个。其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3个,文化旅游产业直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近5万余人。”这一组组数据展现了固原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强。扎实推进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出台《固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颁布实施《须弥山石窟保护条例》《固原北朝隋唐墓地保护条例》《固原市红色遗址保护条例》。9个文化保护传承项目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春节六盘山春官送福入选第五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战国秦长城、城隍庙、固原古城墙等7处文保单位得到修缮保护。

固原市先后荣获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最美中国·文化旅游民俗(民族)风情目的地城市、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全域旅游创建典范城市、第四批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市。原州区被命名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诗歌之乡;西吉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首个“中国文学之乡”;隆德县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社火文化之乡”;泾源县连续5年荣登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彭阳县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今年召开的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赋予固原“生态文旅特色市”新定位,固原文旅融合发展的底气和信心越来越足、道路越走越宽。

(图片均由固原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提供)

--> 2022-10-24 ——固原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51874.html 1 奏响文旅深度融合“交响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