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致富大棚”映红乡村振兴路

​——贺兰县银河村以蔬菜大棚种植发展村集体经济

本报记者 毕 竞 陈治学

金秋十月,走进宁夏冷凉蔬菜大县——贺兰县,各村落田野间一辆辆装载车列队等待。缓缓驶入金贵镇银河村村部,崭新的大红色门头、气派的标语宣传栏、洁净的乒乓球桌……无一不显示着这个被称为“贺兰首富村”的实力。

银河村老支书马振锋笑盈盈地迎了出来:“首富不敢当,不过能排在全县前三……”20年前,年轻气盛的马振锋初任银河村党支部书记,望着眼前黯淡的景象,他有些怵:一眼望去地里全是小麦、套种玉米,田埂边满眼都是破旧土坯房,社员人均收入一年不足2000元,此情此景,看不到村集体的出路。

那个年月,冬天除了土豆、大白菜等,本地几乎没有别的菜,过年走亲戚时餐桌上的几样稀罕菜居然都来自银川本地让马振锋犯起了嘀咕。回来后打听得知,那些稀罕菜产自光华门附近第一代温棚。马振锋二话不说,带上几名党员、村“两委”班子骑着自行车去实地调研。

一晃20年过去,马振锋为建村里第一批温棚摔断过腿,遭遇过种植的失败,感受过被唾沫星子砸脸的心灰意冷。然而,仅在第一波西红柿的销售旺季过后,村民们就坐不住了。随后不到10年时间,银河村温棚连片建起,“金贵温棚蔬菜”成了宁夏响当当的蔬菜招牌,银河村也成为贺兰县金贵镇种植大棚蔬菜最多的村子。

第一代温棚里以火炉升温,如今第二代温棚不但能控温还能自动升降卷帘。赶上了首批温棚红利的村民不仅买了车,在银川买了房,后代们继承了自家温棚产业发扬光大,不仅种菜,还种瓜果,收入连年攀升。“2002年开始种植温棚,4个大棚年收入8万多元,种了20年,测土配方、育苗栽培、防病虫害,田间管理都很熟悉。”银河四队的马泽红种植西红柿,儿子的温棚从2016年开始种植樱桃、草莓,收入比他还高。每逢收获时节,外地客商如约而至,靠着良好的品质,马泽红种的西红柿远销西安、上海、浙江等地,儿子种的水果更是供不应求。

“20年前我们村建第一代温棚时,国家帮我们建,补贴卷机、钢架、草帘等,给社员贴息贷款,遇上困难了还请技术专家解决。”马振锋说,2018年村上一场变故让他记忆深刻:种了18年蔬菜的土壤板结严重,种西红柿发生了连作障碍,(下转03版)

--> 2022-10-12 ​——贺兰县银河村以蔬菜大棚种植发展村集体经济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51452.html 1 “致富大棚”映红乡村振兴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