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毕 竞 陈治学
天空中时有白鹭飞过,旷野与蓝天相连。刚刚品尝过贺兰优质稻田蟹的肥美,转身就徜徉在黄河边金黄的稻田里,放眼望去,贺兰县立岗镇永兴村依偎在母亲河的臂弯中,紧邻滨河大道,村域宽阔。
近年来,为破除传统水稻种植发展瓶颈,永兴村上下在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齐心合力,依靠稻蟹养殖闯出了一条立破并举、创新驱动的新路子。
永兴村稻田蟹的优秀品质早在几年前已出名,2018年,致富带头人吴英平借鉴“种植水稻+稻田蟹养殖”的立体种养模式,在原有耕地边挖出环形沟养殖虾蟹,带领周边老百姓一起干,但由于最初不懂技术也不了解市场,卖蟹的收入不高且捕捞不及,损失惨重。经过不断摸索和坚持,如今永兴村稻田蟹产业越做越好。2021年,村里建起了宁夏虾蟹集散中心,根据螃蟹大小设置不同的养殖池,自动化设备识别不同克重的螃蟹,将其分到不同的筐里。“到九月末,大螃蟹就全部销售完了,剩下个小的也不会浪费,继续放进池里养起来。”工人吴建国指着一台升降机介绍,根据温度湿度需要,机器可带动蟹筐随时升降,养殖更加科学。该集散中心负责人王薇荔介绍,9月以来,这里每天外运1500斤至3000斤螃蟹,主要分为三个档次,不同档次价格不同,像0.17斤以上的价格在50元1斤。
螃蟹养得好,客商纷至沓来。“外地客商来村里,都纷纷赞叹我们这个黄河边的小村子太适合搞旅游了,旅游产业又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永兴村驻村书记姜召会欣喜地说。
随着姜召会的指引,青草中错落的石阶将客人引向一扇“徽派”风格门内的院落,只见灰白色调的简约装修风格,与屋外的田园美景形成强烈对比,屋内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庭院的秋千和躺椅上,游客畅谈正欢。
“谁能想到这个很‘高级’的民俗,之前是闲置房屋?”今年2月,姜召会来到永兴村当驻村书记,短短半年时间,便为村里的观光旅游业“镀上了金”,不仅搭建起花海稻田观光长廊,搞起印象黄河稻田漂流项目,还结合“品生态河蟹、食有机稻米、住黄河小院”的主题,将村里闲置用房打造成特色民宿。
“等明年,我们这将会有全区第一家稻田咖啡馆,每到螃蟹收获季,外地客商不仅能来做生意,还能来旅游,在稻田里喝一杯咖啡,晒晒太阳。”姜召会介绍,贺兰县政府各个部门对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社发展逐年加大支持力度,搞基础设施和种养殖均有项目补助和贷款支持,让村集体经济发展信心倍增。今年,贺兰县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持续发力,依托农村绿色生态资源,致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布局,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并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全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与乡村旅游、科普教育、农耕体验、传统文化、康养、创意农业深度融合,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档次,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