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栽下致富果 拓宽增收路

本报记者 孙振星

又是一年苹果成熟时。走进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双达村苹果基地,果香四溢,果农们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

“进兰,你家苹果咋样了?”双达村党支部书记常军询问正忙着采收苹果的村民马进兰,“好着呢,最近不忙,先帮丁俊华家收苹果,一天130元呢。”马进兰说。

10多年前,马进兰从海原县移民到双达村,那时她不愿在田里种苹果树。“村干部劝了好多次,说苹果树就是‘摇钱树’,我还不信。”如今已脱贫致富的马进兰说,现在自家8亩苹果树,一年收入2万多元。

“这果子太娇贵,刚摘下一两天又香又脆,甘甜爽口,一旦过了时间,口感就会快速下滑。”常军说,双达村是嘎啦苹果的主销点,价好才1元1斤,行情低迷时几毛钱都很少有人买。因为不耐储存,交通不便,好多人只知道双达村苹果好吃,却不知道去哪里购买。

这条出路,主要靠技术。永康镇在双达村实施苹果交易市场建设项目,新建分拣库、冷库,通过开展苹果采后预贮及包装运输试验,探索建立完整的低成本、可复制、应用简单的采后冷链贮运技术标准。

村里建起了冷链存储仓库,政府引进了大型物流企业,让“金果果”插上翅膀。“以前,村民挑着苹果筐在公路沿线卖。现在用统一的包装箱,娇贵的苹果很快就被运到北上广的水果摊了。”常军说。

“现在的苹果可不愁销路,不少外地客人特地上门来买。”马进兰算了算,去年光卖苹果,收入就达到2万多元。

在双达村,通过种植苹果脱贫致富的移民群众超过300人。目前,全村共栽植经果林面积8300余亩。

如今,不仅双达村的苹果走向了山外,当地的发展经验也开始走出南山台地区。不少临近乡镇组织果农到双达村学习发展苹果产业经验。常军说:“不只是进来学,经常有人邀请双达村的种果树能手去外地讲课,大家的行程都满着呢。”

--> 2022-09-23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51105.html 1 栽下致富果 拓宽增收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