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肉牛产业 致富一方

本报记者 孙振星

走进中卫市海原县关桥乡麻春村宁夏康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啃食着草料。“再过几天,这些母牛就要生产了,为确保顺利产犊,每天都要给它们加一顿‘定制’的营养大餐。”饲养员说。

作为海原县关桥乡规模养殖场之一,宁夏康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有标准化棚圈9栋,青贮池2座。目前,牛存栏近600头,2021年纯收入达200万元。该合作社已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运营,有效带动关桥乡近百名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业。

近年来,海原县按照“家庭农场养殖母牛、公司和大户集中育肥、龙头企业精深加工、线上线下品牌营销”模式,打造生态环保、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产业融合、优质高效的肉牛产业集群,推动全区高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6年年底,海原县肉牛主要以西门塔尔品种为主,存栏量30万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牛存栏20万头以上,肉牛良种率达到98%以上,打造3万头以上乡镇3个,2万头以上乡镇3个,1万头以上乡镇8个。

在海原县曹洼乡老虎村,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就建在山脚下。

“良种牛繁育中心的建成推动高端肉牛产业成为我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下半年计划补栏新一代西门塔尔基础母牛3万头。”海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洪兴志说,为打造高端肉牛产业示范县,海原县2021年11月建成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占地380亩,已形成种公牛站、种母牛核心育种场、饲料加工区、隔离牛舍和粪污处理隔离区、畜牧兽医室等完善的良种牛繁育体系。

“目前,良种牛繁育中心运行良好,到年底种子母牛存栏将达300头,种公牛存栏80头,年内生产冻精30万剂,胚胎生产100枚。”洪兴志告诉记者,短期目标是到2023年年底,种子母牛存栏达500头,年生产胚胎500枚、优质冻精200万剂,有效保障海原县内和周边市县肉牛品种改良。

今年,海原县将紧盯创建国家级肉牛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自治区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目标,健全工作推进、利益联结、技术推广、政策支持“四项机制”,持续完善“七大体系”,大力推广出户入园、户繁企育、家庭经营模式,打造肉牛养殖“全产业链”,让肉牛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农民致富的源头活水。

--> 2022-08-18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49674.html 1 肉牛产业 致富一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