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治学
7月的贺兰山下烈日炎炎,位于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1000多亩的枸杞种植基地进入长达两个月的采摘期,这里迎来了第一批“客人”——由西夏区镇北堡镇劳务工作站组织的200多名村民进入了枸杞种植基地进行采摘。
红彤彤的枸杞挂满枝头,随风摇曳,广袤的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往年招聘的工人稳定性不高,技术不娴熟,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枸杞从种植到采摘周期集中,用工量大,每年到采摘的时候,用工是我们最大难题。现在劳务工作站为我们输送了人员,而且还经过规范培训,太及时了,今后可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枸杞基地负责人王娟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点对点派遣、家门到厂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组织就地就近就业,是强化就业帮扶,确保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的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今年枸杞还没成熟的时候,镇北堡镇劳务工作站负责人就积极与枸杞种植基地对接,了解采摘旺季的用工需求,组织村民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对接种植基地,组织村民务工,每人每天有80元至150元收入,镇北堡镇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劳务工作站双向服务既可以就地就近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又可以解决企业长期用工、季节性用工、临时性用工的难题,可谓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