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嵩
《使至塞上》是一首很著名的边塞诗,一千多年来广为流传,尤其是生活在宁夏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因为这首诗而深感自豪,王维当年不仅写到了萧关,更写到了黄河落日的壮观景象,由于宁夏今日的西部地界正好处于腾格里沙漠与黄河流入宁夏的交汇处,景色十分壮观,完全符合“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诗中情境。《使至塞上》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先不说这首诗的深层意境,就说它牵扯到的地方就有好几处,有些只能说个大致,要很确切地讲清具体现在在什么位置似乎已不大可能,毕竟时光已经远去一千多年了,况且许多地名在历史上也是不固定的,随着朝代的更替或战争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先来简单交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廓清一些历史迷雾。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天,唐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致在今新疆与西藏的某个交界处)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听信了奸相李林甫的谗言,于是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慰问在前线攻袭吐蕃取得胜利的大唐官兵,并随军担任河西节度使判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到基层挂职锻炼,实际上则是将较为正直的王维排挤出了朝廷。诗人正是怀着这样的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情出使凉州的。这首诗作既反映了他此次出使途中所见到的奇异的塞外风光,也抒发了他豁达而悲壮的情怀。《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明清至现当代宁夏的相关志书都有选载。受此使命,时年三十五岁的王维一路风尘向着凉州的治所(今天的甘肃武威)进发,从京城长安北行,走的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经由现在的陕西彬县、甘肃泾川、宁夏固原、甘肃会宁四个古代驿站,然后即可到达凉州。这一路山水壮美、气象雄浑,王维旅途中遇到的第一个河流就是颉河,也就是泾水,古代的泾水流量很大,由北向南,水面宽阔,浩浩汤汤,泾水河谷自古就是穿越六盘山区的交通要道。由此至固原境内要经过险要的三关口,这里道路逼仄,一面悬崖峭壁,乱石嶙峋;一面流水湍急,声如弹筝。四周碧野,景色险峻。北行二十余里,越小六盘,便是瓦亭关。这是汉代修筑的一个关隘,依山而建,极尽地利,是扼守南来北往东去的咽喉要冲,终岁氤氲缭绕,固原八景之一的“瓦亭烟岚”便由此而得名。沿三关口至瓦亭关再到开城一线,所经行的道路就是著名的萧关古道了。沿着泾水河谷行至瓦亭一带再北行二十里至距固原城四十里的开城就进入了清水河谷,清水河发源于开城黑刺沟,与泾河流向正好相反。清水河由南向北流淌,沿萧关古道一路北去,走的就是清水河冲击的河谷。清水河是固原的母亲河,是她奔腾不息的清粼粼的河水滋润和养育了固原这片土地。历史上,清水河水量宏大,舟船来往,颇具气势,两岸草木繁茂,牛马衔尾,沃野千里。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清水河的发源、水量、流向等都有明确的记录。这是一条蜿蜒北去、波澜不惊的“历史长河”。清水河应是王维西行途中所见到的第二条大河。过了原州城,再沿清水河谷,向北经石门关(须弥山沟谷)折向西北经海原,抵达黄河东岸的甘肃靖远,渡黄河即是乌兰关(景泰县东),由景泰就可以直抵河西武威(凉州)了,这是一条通往凉州的近道。王维在固原境内大约行程200余里,沿途有险关要隘——三关口、瓦亭关、石门关,有名山大河——六盘山、泾河、清水河,有秦汉时期开辟的著名官道——萧关道,这是一条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是固原境内“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萧关逢侯骑”的“萧关”可能并不是指具体的地方,只是在萧关道上某一处遇见了来自前线的侦察兵,因为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当时的萧关。周朝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705-707年)还设有一个萧关县,治所大约在今天的海原县李旺镇北,距离石门关大约还有七八十里地,王维不大可能专门去一趟他不路过的萧关县城。王维沿丝路古道渡过了黄河,饱览了黄河的风光,这是他此行所遇到的最主要的河流,随后他到达凉州还要见到一条重要的内陆河马成河,现在称作石羊河。泾河、清水河、黄河、马成河都有可能成为“长河落日圆”的原创地,为什么呢?因为诗人所历所见首先在心中形成了一种意象,最后在成诗过程中还需综合多种因素才能形成文字。他可能看到了泾河在晨霞掩映下的浩渺庞大;清水河在黄昏时分猩红色的太阳仿佛带着一天的疲惫投入河流怀抱沐浴的壮景;黄河气象万千、奔腾不息的恢弘气势;马成河畔流沙卷起的烟尘。各种意象凝结在了一起才能成就“长河落日圆”的千古绝唱。因为诗不是在哪一处河流间写就的,还要看整体的构思,它应是在到达凉州以后,对整个行程进行了一个梳理,才最后完成诗作的,路途之中只是打了一个腹稿。
王维在凉州崔希逸幕下担任幕僚只有1年时间,于738年夏天就返回了长安。在河西时间虽短,但他目睹了塞外奇特的风光景色,了解了戍边将士的辛酸艰难,体察了河西的一些风俗民情,开阔了视野,写下许多优秀的边塞诗作,真实地记录了唐代河西地区的一些政治、军事、社会等情况。诸如《出塞作》《从军行》《陇头行》《老将行》《观猎》等,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创作内容。
“长河落日圆”描绘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的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美丽家园,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广阔的视角、博大的气象,适合祖国大地上的每一条河流,因为它不仅是大美的,而且是无比壮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