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静
近日,在吴忠市同心县第四中学操场上,4位来自福建的援宁教师一边散步,一边哼唱着他们自己改编的名为《同心》的歌曲。
这一批支教教师是同心县第四中学第一次迎来福建亲人。据该校校长马立军介绍,去年8月,郑毅挺、陈金木、方春武、邱明智4位教师来到同心县第四中学,分别教授语文、历史、英语、地理4门课程。学校做足功课,为支教教师准备生活用品。如今,一年的支教生活接近尾声,支教教师和学校师生已相处成一家人。
“刚到同心的时候,学校老师们太热情了,让我们一下子就有了归属感。”回想起初到同心的时刻,郑毅挺仍激动着,似乎那天的热情像火焰生发在他心里,燃烧至今。
“在宁夏,只要提到‘闽宁’二字,陌生人之间一下子就亲切了!”邱明智回忆道,一次去同心县城的农贸市场买菜回校,出租车司机一听他们口音就是福建人,交谈间,知道他们是支教老师,说啥都不要车费。
据了解,在教学工作中,支教教师们积极推广在莆田教育实践中的高效课堂“七步教学法”,即“导、思、议、展、评、检、练+小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再根据宁夏中考的考试要求、考试形式和题型调整授课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据介绍,与福建地区历史、地理闭卷考试不同,宁夏中考对这两门科目实行开卷考试,陈金木、邱明智两位老师把教学重心放到归纳总结上,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思维导图,“按图索骥”精准找到答案。
“宁夏‘互联网+教育’建设很不错,比如人机对话等硬件比我们老家还先进。”方春武老师发现,学校里硬件齐全,学生英语底子不算弱,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教学法、英语单词形象记忆法,解决学生“不好意思开口大声讲英语”以及发音不够标准等问题,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效率。4位老师还积极联络同心县第四中学与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结对共建,开展“空中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使两地老师互学互鉴互促,促进老师交流教学理念。
在一年的支教生涯中,支教教师们还积极参与同心县疫情防控工作。他们主动前往集中隔离点,穿起防护服,当起志愿者,陪着学生们一起度过隔离时光。这一年,他们陪着学生们度过14岁成长礼,见证学生加入中国共青团的光荣时刻。他们还加入同心县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清理环境卫生,劝阻不文明行为,把这里当做自己的故乡。
记者从同心县教育局了解到,目前,莆田市城厢区教育局已与同心县教育局签署相关协议,开展结对帮扶协作,将充分发挥辖区优质学校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优质教研资源共享,打造闽宁协作“城同教育模式”“城同教育经验”,续写“山海情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