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立足我区实际
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契合度?
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自治区政协常委杜勇建议,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将大中小学深度协同培养创新人才视为一个系统,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注重发挥不同学段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整体功效。教育部门应建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办学机制,鼓励大学和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共享合作,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互鉴共享,倡导高校统筹自身的人才、智力、科技等教育教学资源,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校和中学在招生、教学、学习、评价等方面开展合作,使高校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将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让更多‘千里马’在宁夏创新创造、竞相奔腾。”结合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定位与要求,自治区政协常委金忠杰认为,能否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政策体系,是“吸引人才、稳住人才、留定人才、用好人才、用活人才”的根本之策。他建议,我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强化人才创新活力的主体责任,加强人才组织机构建设,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顶层设计、部门牵头协调、多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创新人才组织设置和联系活动方式,建立良性运转的人才工作机制,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形成科学高效、组织有力、联谊紧密的人才政策实施机制。
自治区政协常委李立认为,根据我区将聚力打造“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的布局,应积极制定具有针对性、广泛性、亲民性、实用性、光荣性等特点的人才计划。“首先应摸清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需求,针对我区重点产业展开调研,大量发放人才需求调查表,摸清目前我区缺乏什么样的人才、有哪些需求、在贯彻政策时有哪些困难?”李立说,“要及时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如‘人才积分奖补政策’等,制定人才积分办法,积分要与科技贡献、创造的价值及纳税相关联,最好让全民全社会共同参与积分奖补,让该办法具有普世性。”
聚焦留才用才
让人才暖了心扎下根
引进来还需留得住,心暖了根才扎得稳。第四小组围绕“大力实施人才暖心工程”展开讨论。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自治区政协常委张源沛对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为科技人员松绑政策感触颇深。“从破除唯论文和专利导向到简化考核评价程序,多项措施不断为科研人员减负,让他们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提升学术水平,形成科研成果。”他认为,科研工作是探索未知的复杂智力劳动,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线不确定性和结果难预测性等特点。只有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支配权,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中,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
谈及企业人才培养,自治区政协常委郭嘉十分感慨。“优秀企业家是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是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创新主体的掌舵人。把企业人才列入人才建设的第一梯队,保护培养提升企业家队伍,也是我区人才建设的重中之重。”郭嘉表示,新时代的区域竞争实质上是企业家等特殊人才的竞争,想要在积淀和竞争中走在前列,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应进一步注重企业家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通过量身定制系列课程和培训规划,全力提升民营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能力、思想水平、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区内企业尽快驶上深化改革的快车道。
自治区政协常委罗万里表示,协商报告肯定了我区人才工作成果,找出了问题,提出了今后人才工作的目标及意见建议。“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在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强化人才队伍引领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罗万里建议,应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结构设置,量身定做适宜当前宁夏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
自治区政协常委王生林认为,营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是进一步提升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为满足市场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建议既要积极吸引区外(海外)高端人才,又要用好、留住本地人才,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开放的政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与决心。
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建立人才共享共用制度,打通“跨单位、跨行业、跨领域”交流使用渠道,发挥高层次人才库的决策服务作用,盘活人才资本存量;把人才服务放到更高的位置;建立机制形成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建立衰退期人才关怀机制;在“两代表一委员”中增加优秀专家人才比重……讨论中,自治区政协常委、委员们一致表示,人才是强国的根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引进、使用和服务机制,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