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政协移民资料征集组
马洪达:1957年,全国开展向党交心活动,那时候我也在积极要求入党,就主动把解放前的一段经历给组织上汇报了,在我们住的村子里被动地当了一个月保长,也是日本人占领时期,每个村子都要选出保长。保长是没人愿意干的活,因为我识字,就逼迫我去干,一共干了20多天,我发现不能再干了,因为日本人天天逼着我去乡亲们家里收粮收捐。当时老百姓已经很穷了,再去天天逼着收钱肯定是要得罪乡亲们的,所以20多天后我就跑掉了,不干了。这段经历档案里也没有记录,大家也不知道,但我想要向党交心,就给党交代了。这下坏了,组织怀疑我加入三青团,最后还派出人外调,乡亲们对我的评价很好,这事才结束。但到了文革时期这事又被翻了出来,一定要我交代打了多少人、欺压了多少老百姓,我真是有口难辩,过了一段时间,最后又不了了之。
1958年,马洪达实现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这年他正式走上讲台,主讲化学课和化验课,随后学校又开设临床检验课,他又成为唯一的主讲老师。大跃进时期,全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学校针对宁夏寄生虫病人较多的现状,开设人体寄生虫学检验课,这是一门专业性和针对性很强的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实验室,没有检验标本,一切从零开始,这些都难不住马洪达,他日夜学习,自编教材,并在宁夏人民医院检验科、北京卫校检验科和北大附属医院的全力支持下,解决了实验用标本问题,使这门新开的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效果好,学校就会压担子,本来是一个学业班有两个班,又新增临床检验课。只要与检验有关的课程,全是马洪达一人带,还不时为学校翻译外文资料。他形象地告诉我们,那几年走路都必须小跑,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每天都在繁忙和快乐中度过。
马洪达:我们报名支援边疆时都抱着一颗爱国之心,有很强烈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来到宁夏后尽管遇到了一些不太顺心的事,但最后都搞清楚了,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宁夏对我们很好,给我们很多施展才干的舞台,所以我总想着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更多地献给宁夏。再加上我懂英语,不仅我们学校的英文资料要让我来翻译,宁夏人民医院的外文刊物也找我翻译,还有新开的课程要编写教材,我就刻板自己印,讲课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融入很多故事,让学生爱听、容易记,并能很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我在卫校讲的课有一半是新开的课程,因为当时宁夏搞卫生检验的人太少,1960年上半年,学校决定让两个检验班提前毕业,各门课程都给专业课让路,每天上午下午各四节课,晚上还要辅导1个小时的晚自习,经常是夜里一两点钟才下班,血液生化剂的配制要6个小时以上,必须晚上做,天亮后才能完成,常常是上课铃响了后饿着肚子直接上讲台,后来学生们知道了我的工作情况,写出大红表扬信贴在校门口,引起全校轰动。
上世纪60年代初马洪达的快乐很多:得到领导的认可让他快乐,学生爱听他的课让他快乐,同事赞誉他编写的教材让他快乐,外单位领导赞赏他的才华、请他去帮助翻译文献让他快乐。不快乐的事情也有,就是低标准的定量太低,吃不饱肚子,但即使因饥饿引起过浮肿也从没耽误过工作,宁夏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有他培养过的学生,并成为检验行业的骨干,这让他最欣慰。有同事说:马洪达一直在向新的教学领域冲锋,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在冲锋与赛跑中马洪达的工作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期间他很快乐。他的工作进入了黄金期。
(蔺银生 王旭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