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搬迁户。这几年,我的孩子享受到了好政策,就近上了好学校,感谢党的好政策。”近日,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新水桥村大棚蔬菜种植户李真真由衷地说。
近年来,我区不断完善政策,确保外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让随迁子女“零门槛”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全区有10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圆了“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梦想。
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李真真是河南周口人。2009年,她和丈夫在亲戚的帮助下从老家来到银川,在新水桥村租了几栋大棚当起菜农,虽然比较辛苦,但收入还算不错。不过,更吸引李真真一家的还有银川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今,李真真的大女儿在唐徕小学新水桥校区上五年级,小女儿刚上幼儿园。
李真真说,刚开始还担心他们一家的户口都在河南老家,孩子到了上学年龄是不是要被送回老家,但后来才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大女儿不仅顺利就近入学,而且老师对孩子非常好,从没因为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而受轻视。大女儿学习成绩优异,还是班长,班里好多同学都是外来随迁子女。
据唐徕小学新水桥校区执行校长王晓娟介绍,该校共有学生324名,其中80%以上是外来随迁子女。为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融入这座城市,学校不仅一视同仁对待每个孩子,还专门开展“校园妈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关爱活动,通过定期上门家访、课后作业辅导等多种方式,从学业、情感、心理上帮助外来随迁子女。
同是搬迁户的李梅是河北人,她刚到银川时女儿在老家上小学二年级。“刚到银川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能不能在这儿待下去。”来银川两年后,李梅把孩子接了过来,在金凤区回民一小就读。“孩子适应得很快,成绩还不错,没有因为我们外来务工者的身份受到影响。”李梅说。
政策暖心 让教育资源公平透明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多年来,我区将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确保应入尽入。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管理、关爱情况作为考核各地政府、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工作重要指标,保障“就入尽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严格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一视同仁政策,就学条件与城市学生同等对待,主动公开随迁子女招生相关政策,明确入学、转学手续办理时间和程序,开辟“绿色入学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保证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0%就读公办中小学校的诉求,与城里孩子同等享受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我区还不断完善随迁子女参加中考、高考相关政策,对于农民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本地接受完义务教育后愿意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符合报考、招生条件的都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并享受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指标到校、择优录取等招生政策,与本地初中毕业生享受同等招生政策。
下一步,我区将启动实施全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开展“乡村温馨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就学保障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努力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都能够有学上、上好学,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