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众智 为创新素养教育发展“查漏补缺”
各相关部门虽然都有教育教学资源、载体,也都不同程度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创新素养教学实践活动,但缺乏创新素养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仍然是灌输式的知识讲解;山川、城乡、区域延伸资源和载体不均衡,且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主体对创新素养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能力欠缺……调研中,委员们了解到我区在推进创新素养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后教育延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坐下来、面对面,掏心窝、解难题。6月2日的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自治区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交流,会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
“建议加强校外创新素养教育基地建设。”自治区政协委员刘金星说,“统筹各市各类优质社会资源,把一些符合条件的场馆、企业纳入其中并进行挂牌,建立‘农业+’‘工业+’‘生态+’‘企业+’等各种创新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开发相关课程,聘请专业师资力量,拓宽课后服务资源。”
自治区博物馆馆长李进增认为,我区很多科研机构、科技馆、少年宫、博物馆等现有基地利用率远远不够,应该充分利用、合理开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接教育部门或中小学校。“建议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的推广和验收提供客观的标准。”
如何加强顶层设计,更加有力地推动创新素养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后教育延伸,也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在自治区政协委员陈红缨看来,目前我区文旅、科协、妇联等部门及所属场馆基地提供的课后服务,多为场馆和学校之间的自发性行为,缺乏协同互动,未形成精准有效的常态化供需对接。“建议成立由自治区教育厅牵头,文旅、科协、妇联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协调推进小组,总体谋划、分工协作、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
“创新素养教育经过多年持续推进,已经在我区落地生根开花,有些做法甚至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并没有出台专门的实施意见。”自治区政协委员茹小侠建议,我区出台推进创新素养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后教育延伸相关保障政策,明确各部门推进目标和责任,各地各部门也应制定推进实施办法。
……
委员们把调研成果与日常所思所想相结合,融入各自专业特长,在发言中举例子、摆数据、提建议。
自治区教育厅相关部门人员就委员们的关切点给予积极回应。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启新程。对于创新素养教育,自治区政协的“高温关注”并未结束。正如委员们所说:教育是为未来的时代培养新人,它注定具有令人期冀的“明天性”。新时代需要具有丰富的人性、富有创造力、富有生命力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要从创新素养教育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