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政协移民资料征集组
宁夏军垦时期,接受了大量的北京、天津和银川知青,时间是1965年至1979年期间,这期间恰恰是军垦10年、农垦5年的时间。农垦改制为农建十三师,再次改制为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回到了农垦时期。因军垦时期占据了知青的三分之二时间,又因知青们喜欢别人称他们为军垦知青,在艰苦的岁月里当显革命本色,所以在姑且把这部分知青称为军垦知青。大批知识青年在宁夏军垦的各团场,在贺兰山下的这片土地上,与老军垦、大中专毕业生、浙江支宁青年、复转军人等一道,飞镐挥锹,流血洒汗,把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贺兰山东麓,开辟成了稻浪翻滚的塞上江南。
这一时期的宁夏军垦,耳熟能详又特别耀眼的要数三位知青,她们是宁夏军垦知青中的优秀代表,五十多年时间过去了,这三位知青今在何方,她们生活得又如何。
魏桂生, 农建十三师三团(现在前进农场)天津知青,1950年9月20日生,1966年9月30日,16岁的她来到平罗西大滩分配到农建十三师三团五,连任战士、班长、排长、一连副指导员、一营副教导员,1974年7月任前进农场副场长。1979年至1986年在北京中国农垦商业公司历任业务主管、科长、处长等职,1986年至1995年在深圳中国农垦南方公司任商贸部经理,1996年至2009年在深圳市创先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历任副总经理、公司法人兼公司CEO一职至退休。
魏桂生来到西大滩农场被分配在5连2排劳动锻炼,魏桂生在炊事班负责挑水、烧火、采购、食堂卫生和喂猪。食堂采购是她一周两次的主要工作,5连远离农场场部,她只能到就近的潮湖劳改农场去采购。到潮湖农场只有穿插在戈壁滩上和田间地头,必须通过一个很大的排水沟。没有栈道和桥梁,魏桂生就挑着扁担一次次地从排水沟里爬上爬下。采购蔬菜等物品后,在通过排水沟时,她就把扁担放下,将物品一点一点蹚水抱过去。长时间赶路再加上蹚过排水沟,魏桂生每一次采购都精疲力尽,但她不叫苦叫累,坚持了下来。魏桂生喂猪时看到,除了炊事班的泔水外再没有其他饲料,就利用业余时间打草。在她的精心喂养下,几头猪膘肥体壮,改善了连队职工的伙食。
连队人员供应口粮的拉运任务也交给魏桂生。每月一次的口粮拉运,是从场部定点分配供应的。每到月末,魏桂生就在连队的马厩套上一个老实听话的老牛。饲养员不止多次地让她选择马厩里有力气大、跑得快的骡马。但魏桂生害怕驾驶着高头骡马在西大滩通往贺兰山上拉煤的、在汽车川流不息的公路上奔走,要是骡马不听使唤,她无法应对。四五千斤的粮食,二百斤重的麻袋,魏桂生从仓库里一袋袋地往牛车上背,装满牛车以后全身都成了灰色。她坐在满是粮食的牛车上,啃着随身带着的馒头,像打了胜仗一样往连队开拔。
魏桂生说,她的知青经历中,炊事班这一段十分刻骨铭心,对她影响是最大的。让她难以忘怀的是炊事班班长刘素琴。
(祖宁平 马晓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