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玉香
如何让居民的“急难愁盼”得到快速解决?近年来,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持续推进居民协商议事,经过积极探索形成了“制度完善化、程序规范化、参与多元化、管理网格化、形式多样化、成果效能化”的“六化”民主协商议事工作法,推行“党建引领、组织牵头、网格管理、资源整合、多方参与、依法协商”的网格协商议事模式,通过实现好事共享、难事共帮、大事共商的方式,在全镇实现“织密一张网,连成一片红”,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工作。
现如今,遇事多商量、做事先商量、有事好商量已然成为胜利镇基层社会治理新风尚。
使社区协商成为社区治理的“金钥匙”
复兴小区是胜利镇新华社区所属的典型老旧小区。镇党委和社区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为该小区争取了改造项目,解决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差等问题。这本是一件大喜事,居民们却对改造方案各执己见、意见不一。
“住在南门口的居民希望拆除旧车棚后能原地重建;楼栋靠后的居民觉得车棚位置离家太远;车棚里非机动车停车位有限,有些业主还觉得车棚占用了机动车停车位置……”新华社区党委书记马芳告诉记者,要同时满足所有人的愿望,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怎么办?当然是靠协商。社区召集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红管家等30余人先后召开2场“板凳会”对改造方案细节逐一商量。
经过大家献计献策,得出了一个“最优解”。在每两楼栋间都搭建简易车棚和充电桩,既满足了车棚“建在家门口”的愿望,又新增了40多个停车位,取得了皆大欢喜的结果。
马芳说,不仅该小区,还有新生小区、塑配小区等,在实施改造时,形式多样的网格议事协商会陆续开了十几次,不仅解决了居民揪心的大门安装、绿化美化、停车位规划等多个难题,而且有助于居民走上小区自治治理模式。如今,面对旧貌换新颜的家园,居民们个个喜上眉梢。
胜利镇积极探索社区治理路径,创新提出“社区双协商”模式,走协商治理、协商服务的路子。该镇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遇到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就地化解,无法解决的列入“网格议事会”协商,使社区协商成为社区治理的“金钥匙”。
创新方法 以多种形式开展协商议事活动
胜利镇把各社区党组织对议事协商的主导权贯穿始终,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干部、社会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积极落实民主集中制,规范议事协商程序和规则,加强社区党组织对议事协商议题、方式、过程、成果运用等方面的引导。持续加大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党员积极参与议事协商,引导居民广泛参与。
记者了解到,在坚持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的同时,胜利镇还主张辖区各社区因地制宜,创新议事协商形式,让居民有更多渠道表达意见。在拓宽居民参与渠道的同时,更加强调居民说了要有用、有结果、有反馈。居民发现他说了有用,能解决问题,这样才更愿意说,愿意参与。
在胜利镇朝阳社区仪表南院,议事广场面积虽不大,却成为居民议事的中心,有事没事谈谈心,好事坏事聊一聊,树荫下、凉亭内、长椅上……这些最贴近群众的场所,成了大家进行协商议事的新阵地。
不久前,秦渠社区单亲家庭马某患上了脑瘤,两个孩子还需要她抚养。该社区党委书记马磊把议事协商会开在了马某家,就地研究救助办法。在大家的帮助下,马某申请到了2200元救助金。
富荣社区泰和苑小区新建200平方米“协商议事厅”,社区通过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红管家、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先后围绕泰和苑网格中居民的物业服务、社会救助等诉求召开各类协商议事专题会议14场次,有效解决了涉及党建阵地打造、监控安装、基础设施维护等事项11件……
据介绍,目前,胜利镇把“板凳会”“圆桌会”“庭院说事点”“唠嗑点”等50余个议事平台延伸到76个红色网格中,组织召开议事协商会200余场,让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关键事在家门口随时随地议起来。
多方联动 共商解决难题“金点子”
“民主议事协商,其实是搭建了一个多方参与,解决问题的平台,对于物业公司而言,不仅能加强与业主间相互了解,同时也能化解业主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我们更好服务小区业主。”说起民主议事协商,吴忠市家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如是说。
今年,胜利镇永昌社区以地税小区为点,辐射周边旧小区、散楼栋,组建“自治联盟”,建立网格党支部、自治小组、小区管家联动议事机制,按照“五事三级协商议事”流程,开展“党群半月谈”,协商解决楼栋大事小情。
“自治联盟的成立,不仅壮大了攻坚克难的整体力量,也高效整合了服务资源。”社区党委书记马丽介绍,现在楼栋的事情单独议,区域的事情大家议,集思广益,收集到不少“金点子”。
社区对各种渠道收集来的群众需求及时统计汇总、分类梳理,制定多元化、个性化“菜单”,根据内容,综合考虑群众需求和社区服务能力,以区域化党建模式为支撑,将居民的“点单”精准派发给社区共建单位,有效缓解社区资金不足、协调推进慢等问题。
“不到一周时间,利通区公安分局就帮助解决地税小区居民反映南楼楼栋漏雨问题,利通区十二小学为汽贸楼安装了大门,议事协商的结果迅速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成果,做到了次次有成效,事事有落实。”马丽说。
“我认领的岗位是小区红色楼栋长和单元红管家。在工作8小时外我会主动参与到小区家长里短、物业管理等纠纷调解中,为小区和谐安定贡献绵薄之力。”吴忠市检察院的莫忠和代表小区在职党员作出了承诺。该镇全力推进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机制,组织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及志愿者根据自身优势、专业特点,对服务项目进行“领单”,有效带动1486名在职党员认领健康义诊、心理疏导、法律咨询、政策咨询、服务岗位976个,解决居民身边小事293件,圆微心愿346个,做到“大事同商、小事互通、难事共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