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乔亚茹:

一针一线绣出万物之美

乔亚茹刺绣作品。

绣品《花开富贵》。

本报记者 束 蓉 实习生 马 瑞 文/图

专心让独特技艺 “活”起来

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的中卫市海原县素有“刺绣之乡”的称号,自古以来这里的女子就有民间刺绣的传统技艺,心灵手巧的妇女们把自然风景、花鸟禽兽绣在各种颜色的花布上,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宁夏的刺绣和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不同的是融入了鲜明的西北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是一项极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而剁绣是宁夏刺绣中的一种独特技艺。

“从我记事起,外婆和妈妈就会在被面、枕头上做刺绣,那些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丝线让我十分着迷。”乔亚茹一边忙着手中的绣工活一边回忆。在她十二三岁时,乔亚茹就可以做到不再模仿外婆和妈妈做的绣品样,而是自己开始绣图案。在母亲的指导下,她自己完成了一双鞋垫的制作,这加深了她对刺绣的兴趣,得天独厚的刺绣环境和对刺绣痴迷的热爱让乔亚茹开始了自己的刺绣生涯。

“一般的绣花针是实心的,而剁绣的绣花针是采用微细钢管做成的管状绣花针,这是它和其他刺绣的区别。剁绣也称为剁针绣,是海原县境内广泛流传的一种刺绣针法。一般刺绣是平面的,而剁绣有立体感,一边是平的一边是毛茸茸的,这样能在使用过程中更加长久保存,丝线不易断裂。”乔亚茹说,剁绣主要用棉麻线和绣布,透气性好,色泽艳丽,经久耐磨。

“在刺绣过程中,支撑作品完成最重要的不是高超的技术,而是对刺绣的热爱。”乔亚茹说,刺绣是典型的慢工出细活,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领悟能力。2008年,乔亚茹收入了一些热爱刺绣的徒弟,手把手从针法、配色等基本功教起。“刚开始我会陪他们一起完成一幅作品,现在他们每个人都已经成长到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乔亚茹告诉记者,看着徒弟们刺绣技艺的提升,自己会很开心,这样一来宁夏的刺绣就不怕断了传承。

创新为宁夏刺绣传承赋能

经过多年的琢磨与研究,乔亚茹把以前以单面为主的剁绣做成现在以双面为主。以前只有一面能够观赏,经过创新后现在的刺绣可以做到两面具有美观性。“原先正面是图案,反面是凌乱的针脚不好看,我便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乔亚茹说,她大胆突破平时的剁绣针法,以剁绣和平针绣、乱针绣相结合的方式创作作品。平针绣和乱针绣做打底,着重突出剁绣技艺,让整个刺绣的画面更加生动。

“一幅好的绣品色彩对比要强烈,视觉效果要饱满。《花开富贵》这幅作品就是在她创新剁绣后创作出来的。”乔亚茹说,整幅作品以绿色线为打底色,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牡丹雍容华贵,极富生机,这幅作品是“双面绣”。通过这幅作品,可以看到她优秀的针法,巧妙的构图、合理的色彩搭配。

2005年乔亚茹创办了自己的手工刺绣销售店,并于2009年以“千珍绣”品牌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乔亚茹告诉记者,“千珍绣”是“千针万线绣出珍爱的作品”的缩写。据悉,工作室成立以来,乔亚茹和同事创新出了许多刺绣作品,每一件绣品都是他们的心血之作,也凝聚着民间手工艺人浓浓的工匠精神。

随着电商的发展,乔亚茹工作室也通过淘宝和抖音等平台打开销售渠道,让宁夏的刺绣作品通过网络走出去,让更多人认识到宁夏刺绣的独特美。“希望宁夏的剁绣能够持续传承下去,我相信总有一天,它会走出宁夏,走向全国的。”乔亚茹说。

--> 2022-04-26 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乔亚茹: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45314.html 1 一针一线绣出万物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