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静
今年4月,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把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家庭教育的根本目标,推动“十四五”时期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区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着力构建家校协同共育机制,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深入人心,逐渐形成了学校和家庭教育双向发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互联网+教育”
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家校共育的广泛应用,构建适合学校学生特点的联动体系,延伸学校教育,创新学生评价机制,着力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马晓军妈妈,最近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容易犯困,他在家休息得怎么样?”近日,固原市西吉县回民小学班主任张芬芬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与家长联系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状态,了解孩子在家情况,为学生制定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固原市原州区第十五小学,教师李淑霞介绍:“针对我校学生家庭很少有计算机和平板电脑这一现状,学校探索开发了以智能手机为主要学习终端的家庭教育新途径,拓宽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管作用,延伸学校教育,有效落实家校共育。学校教师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练习的小文章放在‘家校通’的作业栏里,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将录制好的家庭教育的微课通过家长微信群、学校网站、学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推送给家长,可反复进行播放学习。”
在原州区第六小学,学生家长张娟以学生的身份证号登录“云校家”,将孩子平时的阅读、劳动、锻炼、做家务、写作业等生活和学习的场景,以图文、视频的形式上传至云端,汇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点评、学生点赞和评论等数据,丰富孩子成长记录内容,形成成长档案。“学校通过这些‘云档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学校每个月都会公布各班填写的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督促提醒学生按时完成相关工作,学生由一开始的任务式完成逐步变成后来的习惯性完成。”原州区第六小学副校长李晓娟说。
以上案例,只是我区“互联网+家校共育”的缩影,近年来,我区各地“互联网+家校共育”广泛实施,突破时空的局限,促进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催生了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新形态。
家庭教育心理指南
促进家庭关系和谐
近两年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我区时常停止线下教学,采取“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模式,保障学生停课不停学。
在线上教学期间,我区教育部门预判学生居家学习的不适应、亲子关系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处置方案,积极开展家校沟通与合作,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让学生以平稳的心态努力提高线上学习的质量。
自治区教育厅组建的宁夏高校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是2020年成立的,今年4月,随着同心县疫情的发生,志愿服务队面对高校公布免费咨询服务热线,面向高校和社会开展个案咨询、心理疏导和团体辅导,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疫情期间,在我区各市县,由各地教育局组建的心理健康帮扶队伍,利用心理热线、微信以及宁教云平台,给学生提供线上心理支持。部分学校还充分发动学生社团力量,成立学生心理帮扶团队,立足“助人自助”,积极帮助学生化解居家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各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设计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活动作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舒缓学生的心理,释放压力,持续保持线上学习的良好状态。
近年来,我区在线上教学课表中专门安排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涉及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调适、线上学习策略指导、亲子沟通策略指导等内容,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家庭教育指南,帮助孩子建立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各学校还适时组织教师对重点学生开展“网上家访”“线下重点家访”,组织以班为单位召开“线上家长会”,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和家长科学有效解决。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
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近年来,自治区教育厅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并部署十项任务,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全区中小学生(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根据计划安排,到2025年,全区基本建成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家长和中小学生(幼儿)需求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并培养一批专兼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和专家服务团队,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校创建工作。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分层分类培养1000名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建立区、市、县三级家庭教育专家服务团队。
为推动建立新型家校合作方式,我区将压实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等十项主要任务。通过电视台和宁夏教育云平台开设《家长课堂》,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内容,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并鼓励开发家庭教育校本课程,举办家长培训、专家讲座、案例教学等丰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
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校级、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引导家长积极规范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并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建设数字校园,积极开发各类数字化的家庭教育服务产品,实现家庭教育工作的线上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