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做好“枝头”文章 让灵武长枣高产又健康

本报记者 毕 竞 实习生 王小霞

棚外的枣树光秃秃,只有树干和树枝;棚内的枣树绿油油,壮实的青绿色长枣压弯了枝头……同样是长枣,棚内棚外的景象却大相径庭。4月24日,在灵武市千亩设施园艺基地,工人们正在标准化日光温室中查看即将成熟的灵武长枣。

4月底的设施长枣大棚里,总会看见林业工程师王贵云和枣农讨论温棚内长枣的长势的情景。每年从枣树修剪、水肥管理到坐果、成熟,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林业工程师们的身影,他们多年来扎根枣园,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套符合灵武长枣生长的栽培技术,为灵武长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两年来,这些新技术让灵武长枣的上市时间不断提前,产量持续增加。“我们这个温棚枣树虽然种的是高树,但还是要适当地做枣树拉枝,两个层间拉开一点,可增加光照通风能力。”王贵云说,前些日子全园主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给枣树“做手术”,这被称为树枣吊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基层的技术员和北沙窝的管理人员实践摸索,现在已经非常成熟。

“一般枣树结果部位主要是落性枝,俗称枣吊。通常长度有20厘米左右,坐果1到3个,果小质差,产量低,效益差。”北沙窝林场设施基地管理站站长杨文军说,枣树一般老股出3到4个枣吊,在修剪梳理时,只留2个枣吊,这样不仅增加了枣树透光性,而且可以集中供给养分。这样大大提高枣树坐果率,结出的枣子个头比较均匀,品相好。

前些年,长枣产业刚刚起步,长枣的产量不高,品质不好,通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开展长枣种植各环节培训,现在的长枣亩产量提高了,品质也得到枣农和市场的认可。“我们已经连续3年使用树枣吊技术,前年做了1个棚,去年做了10个棚,今年110多个棚全部做了树枣吊。”杨文军说。

在林业工程师们努力下,如今灵武长枣品质得到了提升,再加上林业团队手把手的技术传授,现如今枣农们个个都成了“技术专家”。“去年灵武长枣,光是线上销售就360余万斤,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今年灵武市设施长枣的产量有望突破60万公斤,肯定能让果农们喜笑颜开。”王贵云欣慰地说。

--> 2022-04-26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45288.html 1 做好“枝头”文章 让灵武长枣高产又健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