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 倩) 3月14日,记者获悉,宁夏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现已全面建成。这是我区首个集地下水监测、管理、综合分析及应用为一体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填补了我区近50年来地下水信息化动态监测领域的空白。
作为我国水资源紧缺省份,地下水的长期监测与管理工作对宁夏尤为重要。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针对过去地下水调查监测中存在的监测技术方法落后、监测频率低、时效性差等问题,建成首个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开发了地下水三维动态展示和综合分析子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地下水监测信息分析处理和服务能力。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还推动建设地下水专业监测站点593个,覆盖1.1万平方千米,监测站网密度达到每100平方千米5.3个;建成416个地下水自动监测专用井,并安装一体化自动监测设备,可对全区主要平原及人类工程活动区的地下水水位、水温和水质等动态要素进行自动采集、存储和实时传输。
据介绍,我区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汇聚了站点管理、数据管理、综合分析、成果展示等多项功能,可实时掌握全区地下水监测站点及设备运行状况,并可依此构建三维智能监管、监测井破坏报警和监测数据异常报警等现代化管理模式。目前,我区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已集成全区50多年的地下水历史监测数据和区域水文数据,总计录入历史监测数据10万余条,年接收实时监测数据350万余条。并将逐步与水利、生态环境和气象等部门实现监测数据实时共享,逐步构建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地下水动态分析评价、监测要素实时交换共享的一体化综合观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