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身体残缺,中国冬残奥运动员以拼搏奋进的姿态一次次惊艳世界;细节中诚意满满,冬残奥会场馆以高水平无障碍环境建设向世界展示“中国温度”。
北京冬残奥会已于13日闭幕。犹如一面镜子,这一残疾人的体育盛会不仅折射出我国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风貌,也折射出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亮眼成就。
运动场上,他们挥洒汗水与激情
冰雪之上、雪沫飞舞,视障运动员在领滑员的引导下,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向着终点冲锋;精准计算、相互鼓舞,轮椅冰壶运动员聚精会神,用近40斤重的大理石冰壶描摹“梦”的轨迹……
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上,中国冬残奥运动员不断突破自我,夺得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在金牌榜、奖牌榜居第1位,取得了我国参加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伴随着国旗一次次在领奖台前高扬,冰雪之梦照进现实。
赛场外,更多残疾人享受到了体育运动带来的酣畅与精彩。
基层社区内,适合残疾人的健身器材日益丰富,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1年的23.9%;各类学校中,残疾学生广泛参与学校组织的排舞、啦啦操、旱地冰壶等运动项目,(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