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单 瑞) 滩羊产业是自治区确定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提交《关于提高滩羊产业精深加工能力的建议》的提案指出,据统计,全区现有滩羊屠宰加工企业24家,预计年屠宰加工总量能达到580万只,每个屠宰加工企业平均产能24.2万只,但实际屠宰量平均不到5.5万只,产能利用率仅为22%,精深加工比例仅为11%。
“我区滩羊肉的销售主要以胴体或初加工产品为主,滩羊副产品产业链不长,缺乏羊尾脂、羊胎盘等新产品研发。滩羊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符合滩羊肉品质特征和中高端消费需求的产品开发相对滞后。如盐池滩羊二毛羔羊出栏占全县出栏的40%以上,但二毛羔羊精深加工空白。”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经过相关调研后,他们了解到,目前,我区滩羊产业仍是以养殖户自行联系出售活畜为主,龙头企业与养殖场、合作社、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订单生产、冷链配送、定向销售的产销衔接渠道不完善。此外,企业精深加工工艺、设备、水平较低,在内部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意识不强,导致生产管理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不足、档次提升慢、产品结构单一。
建议我区加大政府资助力度,组织区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规模化加工企业组成联合攻关小组,针对高端消费群体消费、饮食特征,联合研发滩羊肉新型便捷、绿色、速食等产品,以及二毛裘皮、滩羊毛新产品及羊胎盘、羊尾脂等滩羊副产品,尽快突破产品和技术成果匮乏的局面。
在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方面,加快推进滩羊产业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经营步伐,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场、合作社、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生产,构建“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综合服务”一体化经营模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引进现代冷鲜加工工艺、设备,提高分级加工、分割包装比重,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和产业整体效益。鼓励企业聘请精深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具备专业背景和经验丰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营销团队,不断提高滩羊精深加工管理水平。积极引进企业利用羊脂、羊骨、羊杂等滩羊副产品研发加工食品、保健品,助力延伸滩羊产业链、价值链。
“我区还应依托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研发推出滩羊加工产品并形成品牌,不断培育品牌知名度,通过实施滩羊加工产品品牌战略,促进繁育、养殖生产和产后加工各环节有机结合,提高产业经营规模和水平,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带动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