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振星
近年来,宁夏凭借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光伏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如何推动我区光伏产业更好发展?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民建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从提升报废光伏产品回收利用力度、建设光伏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积极建言献策。
持续加大光伏产业支持力度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太阳能光伏产业前景光明。
在太阳能资源开发带动下,我区太阳能光伏制造业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涵盖多晶硅、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环节的光伏制造全产业链。按照规划,到2030年全区工业硅产能30万吨/年、多晶硅产能40万吨/年、单晶硅产能200GW/年、硅片产能50GW/年、电池片产能50GW/年、光伏组件产能50GW/年,届时宁夏将成为国内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制造基地。
“加快新能源资源开发,不仅能持续提高绿电比重,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壮大,而且能够腾出更多能源消费规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拓展绿色用能空间。因此,有必要加大对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民建宁夏区委会为此建议,我区持续壮大内用电市场,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将新增可再生能源不计入能耗的新政策,以及进出口企业为应对碳排放税提升高比例绿电的新需求,从过去以煤炭资源招商、低廉电价招商向绿色电力招商转变,积极争取吸引更多晶硅等绿色清洁高载能产业落地宁夏,推动电力市场需求增长,提升本地消纳新能源电力能力。
提升报废光伏产品回收利用力度
“近年来,宁夏凭借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自治区政协委员刘金星介绍,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系统的主要部件,其设计使用寿命是25年左右,但由于早些年的产品设计、材料质量、制造工艺等环节的原因,部分产品在运行10至15年后即出现了较明显的衰减和老化,其性能和稳定性都对光伏电站的运行造成了较大隐患。
“当下我区报废光伏组件产业处于初期阶段,政策关注度较小,没有针对报废光伏组件出台针对性较强的法规,建议相关部门关注并着手制定光伏组件的报废及处置方面的政策,同时,应以此为契机选择1至2个光伏电站进行试点,回收利用已经面临淘汰的光伏组件,为后期形成工业化的处置能力奠定基础。”刘金星委员说。
刘金星委员还谈道,光伏组件中稀有金属含量只占组件的1%,目前采取的无机酸溶解法、固定容器热处理法等,回收效率低、污染严重,无法保障有效回收。建议自治区发改委和科技厅等相关厅局,列专项资金适当鼓励区内企业投入光伏组件报废处置的研发项目,并组织相关机构及企业,对报废光伏组件的拆解、处置、回收环节开展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建设光伏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近年来,石嘴山市依托矽盛光电、旭樱新能源、杉杉能源、滨河新材料、金晶科技、华润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初步形成“多晶硅(单晶硅)-拉棒-切片-组件-光伏发电”产业链条,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石嘴山市依托太阳能资源和光伏材料产业优势,围绕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开展‘光伏+生态修复’‘光伏+矿山治理’等修复治理新模式,将进一步加快采煤沉陷区、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治理,为全国、全区同类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典型成功经验。”自治区政协委员李万祥说。他建议支持石嘴山市抢抓自治区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建设光伏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在石嘴山布局电池组件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