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绘就水清岸绿景美的宁夏画卷

马 军

蓝天白云常相伴,绿水青山入画来。近年来,我区扎实推进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和环境污染治理率先区,系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截至目前,已实施生态修复项目48个,完成营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91%,建设美丽城镇12个,美丽乡村50个。在宁夏,生态已经成为一张亮丽名片。今年,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多名政协委员围绕我区生态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生态补偿机制让青山更美

冬日的六盘山银装素裹,晶莹剔透的雾凇把山川装扮成一幅水墨画。

“以前,这里是采矿区,经过3年的生态修复,才有了现在的绿水青山。”固原市泾源县六盘山镇党委书记古学宏是六盘山三关口矿区生态修复的见证者,遇到游客,他总会向游客讲解这段让矿山变青山的历程。

记者了解到,六盘山是国家生态系统保护“三区四带”的重要节点、黄河重点生态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确保黄河安澜、维护生态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六盘山及其外围水源涵养林建设对下游甘肃、陕西两省的生态环境及群众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泾河年均径流量2.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惠及宁夏东南部、甘肃陇东、陕西关中等地区的18个县600多万人。

生态就是民生。自治区政协委员马玉芳说,我区应设立六盘山国家级生态补偿示范区,建立六盘山水资源保护跨省生态补偿机制,真正落实“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确保泾河、清水河等黄河支流水源涵养和水质清洁,保障下游数百万群众饮水安全。

打造水清岸绿宜人生态

“蓝天白云,水清岸绿,银川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家住银川滨河黄河湿地公园附近的市民何玉清感叹着环境的美好变化。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在闲暇之余经常带着孩子到公园散步,对银川滨河黄河湿地公园的变化很了解。他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没有树,也没有水。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银川市通过实施滨河截污净化湿地扩整连通工程,将6条主要入黄排水沟统一延伸至河面宽阔、黄河水位低、入流条件好的北大沟入黄口,结束以往沟道局部治污模式。建成长50公里、水域面积1.1万亩的滨河水系湿地,8处人工湿地采取水生植物吸收+自然沉淀的方式,实现了滨河水系湿地互连共调同净化的功能。

生态治理是一项大工程,它的方位、定位、地位决定了我区在先行区建设中,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保障和底线。据民进宁夏区委会议政调研处工作人员王晶介绍,银川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为了擦亮这张名片,民进宁夏区委会聚智献策,建议我区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推进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大流域和各个小流域生态系统全面建设,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加快形成清水绿岸的生态格局。同时,加强重点河流治理,依法推进水土治理、污染治理、水源涵养、生物平衡、生态经济,加强全方位修复、全领域保护、全过程治理,加快形成绿量适宜、布局均衡、网络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整体生态系统。

完善生态监管模式 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

“就生态环境保护而言,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漫长的时间,破坏却在一瞬间。”自治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处长乔华平告诉记者,生态环境更重要的在于预防。而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系统,对于实现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达到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污染治理与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治区政协委员朴凤兰非常同意这一观点,她表示,我区要以先行区建设为契机,找准产业协同定位,充分利用国资平台和各类配套政策,引进或培育一批具备核心技术和行业影响力、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实力的高科技企业,逐步将生态基础数据感知作为基础资源,通过数据分析、数据价值挖掘,整合上下游企业,打造流域治理、生态保护、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样板。

--> 2022-01-24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41637.html 1 绘就水清岸绿景美的宁夏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