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婧
物换星移,转瞬五载。
5年来,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型突破、积蓄势能,院党政领导班子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康复前移等重点医学领域的优势,全院上下勠力同心、奋发进取,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专科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人才队伍及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并于2021年3月4日正式更名为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宁夏第三人民医院)。
患者满意度是反映医院各项工作的晴雨表。5年来,医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潮中,进一步激发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从医院软硬件提升和惠民服务措施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医院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宁夏发展。
2019年,医院聚焦群众感受,先后推出多项便民惠民服务措施,有效缓解群众看病不顺畅、住院不方便、停车难等看病就医问题,努力让群众看病更方便,让医疗服务更贴心,提升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医院先后改建了门诊楼、急诊科、体检科、中医诊区、康复治疗大厅等,配置1.5T磁共振、64排CT、四维彩超、电子胃肠镜、碎石机等设备700台/件,为医疗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同时,设立了自助挂号缴费机、自助化验单打印机、自助胶片打印机、自助咖啡机、共享轮椅、一键式报警器等,方便患者就医。
医疗是医院的中心工作,医疗技术是立院之基。
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从2015年的1个重点专科,逐步发展成为目前的8个重点专科,这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改变。
疼痛科于2012年被确立为自治区级医学优势专科,成为医院首个重点专科,2016年成为“宁夏疼痛微创诊疗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技术(腰椎)培训基地”、截至目前是唯一的“宁夏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学会主委单位、2020年获得“自治区总工会人才技能劳模创新工作室”,并牵头成立了“宁夏疼痛专科联盟”,科主任丁永国荣获自治区“塞上名医”和银川市“凤城名医”荣誉称号。
作为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率先建立了全区首家重症康复病房,将早期床旁康复融入急、危重症患者管理中,逐步形成以困难撤机、神经促醒为学科两大主要发展方向,开展多项中西医结合新技术新业务,成功承办全区第一、二届重症康复学术会议。通过双向转诊,向上主动接收三级医院下转的重症康复患者,向下与医联体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了康复专科医联体协议,做实患者康复锻炼指导和培训,成为全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典型案例。科主任冯涛荣获“塞上名医”“最美西夏人”荣誉称号。
骨科、皮肤科、针推科、消化科是医院京宁合作的4个中医重点专科,自2018年以来,医院陆续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签订技术帮扶协议,北京专家多次莅临医院在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医院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扶,专科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急诊科是自治区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银川市“120急救分站”,围绕“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模式,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急救手段救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内分泌科是自治区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糖尿病、肾病等各种老年病。
在党建方面,5年来医院以落实党建“三强九严”工程为载体,以压实“三强”责任为抓手,以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9项制度规定为重点,狠抓问题整治和质量提升,纵向压实责任,横向落实任务,强化了各党支部落实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形成了齐抓共管、互学互鉴的浓厚氛围,有力推进党内生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危难时刻显身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及时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疫情防控专家组,启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借助疫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投入疫情防治设备约160台/件,2020年1月26日全面开诊至2021年9月底,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同时,医院选派38人援助湖北和自治区定点医院参与救治工作,全院100余名党员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5.6万余元。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中9人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等,医院荣获先进集体称号2个;受自治区卫健委通报表扬个人52人,集体2个。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今后,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将始终牢记和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胸怀“国之大者”,切实扛起医院改革发展赋予的时代重任,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医院中西医结合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由宁夏中西医结合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