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立志支边半生坎坷 重新起步桃李满天下(四)

——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志愿支援宁夏的王庆同

宁夏政协移民资料征集组

王庆同:在生产队劳动了9年,1975年的一天,队上有人带话,让我去公社一趟,见到公社秘书时他说:你马上去趟县委组织部。我当时还是监督改造对象,外出必须向生产队请假,我说还没请假,秘书说:没事,你去就行了。从他说话的神态上我感觉到了没有敌意的宽松。突然在想,可能我盼望的那一天来了。在农村劳动的9年中,我每天都在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县委组织部的领导见到我后先主动跟我握手,然后宣布经上级批准的原单位党组对我的重新审查的结论:撤消反革命帽子,恢复公职,由盐池县委重新安排工作。那一刻真的是让我惊喜交加,感觉天也特别的晴朗,空气都是甜的,真的想翻个跟斗,庆祝这一时刻的到来。他们安排我住县招待所。我说没有钱,组织部的同志安顿服务员说:记县委的账上。

尽管撤消了反革命帽子,恢复了公职,到盐池县青山公社当了干部,但政治上还是留了个尾巴,没有恢复团籍,没有恢复预备党员资格,没有恢复原工资级别。盐池县委和青山公社党委惜他是文化人,让他当起了公社的文书。公社把最头痛的文字、统计工作和行政管家的工作都交给了王庆同,他没日没夜地干了几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来了经自治区党委落实政策办公室批复的关于王庆同案的第二次复查结论:给予彻底平反,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团籍,恢复预备党员资格(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由现工作单位党委根据本人的具体表现讨论决定),恢复原工资级别。他很快成为中共正式党员,县上安排他当了青山公社党委委员、公社副主任(干了8个月),随后又任命为中共盐池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干了两年),还把他的妻子和孩子全部转为城市户口,吃到了商品粮。对组织的关心他十分感激,为此,后来自治区想调他到宁夏大学教书并创办新闻专业,他还深感难以向县上开口。

王庆同:1975年在青山工作时成了家,彻底平反后《宁夏日报》推荐我到宁夏大学教书并创办新闻专业,我觉得很难向县领导开口说“我要走”。后来也是组织出面调我,盐池县委很客观,县委书记说:“你走吧,组织调你。”至今我没忘盐池乡亲、同事和组织对我的善待。

1983年,已经脱离新闻岗位20年的王庆同重回银川,参与创办宁夏大学新闻专业。尽管以前从事过新闻编采,但47岁的年龄和全新的新闻教育领域对他来讲,仍然是个考验。

宁夏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是个新专业,创办之初,最大的困难是缺教师、没教材,没有工具书。工作、备课很劳累。政治上的解放、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浸入骨髓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喷涌而出,劳累被快乐抵消。

好在王庆同对新闻专业知识较熟悉,有宁夏大学对新闻专业的全力支持,有王庆同在新闻领域广泛的人脉,恢复高考后新闻专业成了热门,王庆同与他的同事们一起,把这个新专业的教学工作做的风声水起,成为一些考生喜欢的专业。

王庆同:讲稿都是我在工作时间、业余时间(晚上)手写的。写讲稿时我还有意识把早年从事新闻编采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写进去,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对新闻学的兴趣,当然也包含了新闻采写中的教训,就是想让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上少走弯路。写讲稿很辛苦也很费时间,我总在想,国家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当老师的绝不能误人子弟。因此还先后手写手抄编辑成了90万字的教学参考(参阅)资料,由宁夏大学印刷厂油印,分别发给不同年级的听课学生,很受学生欢迎,有的至今还保存着。作为中文系新闻教研室主任,我还要尽到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进行必要帮助。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吸收前沿信息和实践经验,还通过人脉关系,请了国内和区内资深新闻工作者、新闻教育的教授副教授给学生讲专题或讲课。那时外请老师的课酬较低,银川市的有的要自己解决交通问题。他们都抱着作奉献的心来帮助、支持宁大的新闻专业。区内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张源、王一宁、朱载文、邓万,自治区广电厅的萨本冀、苏振祺、张怀武,宁夏日报社的顾页、李涌泽、李廷藩、王树禾、毛弋、钱蒙年、米寿世、卢盛瑞、李笑、常憬存、沙新,宁夏电视台的徐志健、刘镇岳、徐赛、田宝贵、杨占山、康建宁、孙道珍,宁夏电台的何华芳、杨森林,还有中央驻宁新闻单位的潘梦阳、崔诚武、吴国清、张锦、褚庆喜、庄电一、刘全智等几十位同志,都来讲过课或专题。我们不能忘了他们的贡献。

(蔺银生 马君武 整理)

--> 2021-11-01 ——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志愿支援宁夏的王庆同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8418.html 1 立志支边半生坎坷 重新起步桃李满天下(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