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郝 婧) 《宁夏“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更牢、机制更优,残疾人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我区55495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危房危窑改造率达100%;8205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享受了“阳光助残小康计划”项目特色种养殖资金扶持;创建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55个,安置带动3627名残疾人稳定就业增收。“十三五”期间,中央和自治区本级安排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共计16.27亿元,是“十二五”的2.05倍。扶残助残覆盖面显著扩大,其中,2020年直接受益残疾人数62万人次,是2015年直接受益人次的4.92倍。在教育就业方面,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工作全面开展,2020年有7281名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以上;共有933名残疾学生考入普通高等院校,比“十二五”时期增加了285名。年均扶持城乡残疾人稳定就业5.7万人、帮助1186名残疾人辅助性就业,2020年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2218人,是“十二五”的6.7倍。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各项建设事业中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我区残疾人事业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十四五”期间,我区将建立防止残疾人返贫监测机制,制定返贫致贫残疾人帮扶政策,启动实施解决残疾人相对贫困问题行动计划,加大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扶持力度,每年扶持20个以上经济实体带动残疾人增收。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险保障,按照医保相关规定,适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和矫形手术医用耗材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实施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圆梦护航保”,构建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保障网;提高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在稳定就业方面,我区健全残疾人就业帮扶制度,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完善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补贴次数,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并按个体灵活就业人员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在发展残疾人教育文化体育方面,我区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实现残疾人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创办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艺术社团,打造一批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推动残疾人体育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区还将从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残疾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加强残疾人工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继续发力,让全区残疾朋友感受到更多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