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马智俭:为宁夏人民献出了年轻生命

邢万莹

马智俭(1920-1946年),回族,1920年生,系宁夏海原县李俊乡人。

马智俭未来到人世,其父便已病故。3岁时,因生活无着,其母带着3个孩子无法维持,便改嫁。为了减轻母亲负担,外祖父将最小的孙儿领回抚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2岁时,四叔收养了他。此时,马智俭学会了种地,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勤劳耕作,80亩贫瘠的山地,落满了他的脚印。由于地主老财的压迫剥削,虽然不停地干活,到头来依旧衣不遮体,食不裹腹,还负债累累,小小年纪,饱尝了人间疾苦。

1935年8月至1936年11月,红军长征在宁夏南部山区给回汉群众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红军用严明的纪律和实际行动所留下的革命影响,—直鼓舞着西海固地区的人民。

1939年1月至1941年6月,为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残酷统治及欺回灭教政策,海固地区爆发了三次“回民暴动”事件。这三次回民武装起义,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由于起义都是从马智俭的家乡白崖首先发起,这个自幼就难得温饱的人自然就成了三次起义的拥护者和积极参与者。

1939年1月15日,海固地区第一次回民起义爆发。在马国瑞率领下,起义农民达8000余人,有枪千余支。为了支持这次起义,“反蒋抗日,寻找民族出路”,年仅19岁的马智俭不但参与其中,还积极参加战斗。在攻打隆德县城的战斗中,固原套马庄梁的伏击战,与国民党中央军九十七师五八二团展开的肉搏战中,他手持刀斧,勇敢冲杀,与其他弟兄一起,歼敌百余人。

同年5月29日,海固地区第二次回民起义爆发。在马国瑞领导下,起义明确提出:“建立回族自己的武装,到前线去打日本,抗敌救国”的口号。马国瑞给起义军命名为“崇义军”,自任司令。起义军首先决定消灭国民党驻军。他们提出的行动口号是:“打倒欺回灭教的国民党,为死难的回族同胞报仇!”“救国救民,受压迫的回汉人民是一家”“官逼民反,打富济贫”“五族共和,打倒蒋贼”。这些口号的提出,对于自幼就受苦受难的马智俭来说,感到非常亲切,也正是自己的所想。所以,在其兄马智宽带领下,向小坡村的进攻中,他表现得十分勇敢与顽强。与同村农民一起活捉了两个敌连长,俘敌、收缴枪械50余支。国民党政府对这次起义十分惊恐,为了镇压,他们调兵遣将,部署重兵,南北包剿,将起义军包围在泾源县白沔河一隅,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起义军反抗十分勇猛,英勇肉搏,但由于武器不良及缺乏正规的军事训练,伤亡十分惨重。马国瑞在奋战中阵亡,群龙无首。马智俭和马智宽死里逃生,但刚到偏城老官湾就被国民党政府的自卫队抓住,交国民党八十一军关押在固原县三营镇集中营里,夜里,他二人将土墙凿开一洞潜回家中。尔后,马智俭被国民党政府抓去当兵,直到1940年冬,才逃跑回来。

1941年5月3日,海固地区的第三次回民起义爆发。在起义之前,固原沙沟(今属西吉县)的马思义、冶巨仓、王德成征得马国璘同意,在二林沟起誓结盟,开始进行铲除“黑燕麦”活动,为发动第三次起义铺平道路。马智俭参加了这些活动,他们分别串联了130余人,采取各种办法,除掉30多名作恶多端的反动保甲人员、恶霸和地痞。在马思义的领导下,当第三次起义爆发后,马智俭先后经历了泉沟垴、天桥、大麻子山、张家川、圣女川、石蛤蟆垴等处的10多次战斗。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不怕伤、不怕死的精神,鼓舞了其他起义的战友。

6月6日,第三次起义失败。起义军余部1000余人边打边撤,行至东海坝稍事休息,绕北山经芦子岘,准备进入地形复杂的南华山与敌周旋。但许多人沿途走散,到固原石岘子时形势更加险恶。马思义又一次提出进边区的主张。他流着泪说:“现在只有进边区这一条路了,愿意去的跟我走,不愿意去的也不强迫,但要把马留下,让我们骑上冲出去……”话刚说完,人群一片哭声,许多人把马留下,相继散去。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决定时,马智俭却一如既往,毫不动摇地说:“我发誓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我一定要到边区去。如果边区不收留,我把枪、马一交,给人下苦也要活下来斗争。”就这样,他毅然跟随马思义进了边区,从此,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

1941年6月10日,第三次起义仅剩下的230余人在马思义领导下,来到了陕甘宁边区的环县。7月,这支队伍被命名为“陕甘宁边区联防司令部抗日回民骑兵团”,马思义任团长,留守陕甘宁边区,边训练,边学习,边生产。作为“回骑团”的一名战士,马智俭革命热情高,干劲大,不怕艰难,刻苦训练,努力学习,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长进,工作任务完成得也很出色,常常起早贪黑,练刺杀,练投弹,练马术,努力掌握杀敌本领。在生产中,他也能吃苦,一天能开1亩荒地,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马智俭原来不识字,但在部队里,他把时间抓得非常紧,一有间隙就学习,很快达到了高小文化程度,同时,组织还送他到民族学院进修一年,并领取了结业证书。

1946年6月,组织决定将马智俭所在的部队改名为“陇东回民骑兵团”,他被任命为排长。8月1日,为了迎接从中原突围出来的359旅,回民骑兵团奉命选派60名干部、战士随海固、陇南工委参加这次出击活动。马智俭作为先头部队计300余人于9月3日出边区向陇南进击,他们沿途与国民党统治区的两支自卫队交战取得了胜利。11日进至泾源县老龙潭。此为六盘山深谷之一,地势险要,气候多变,一时间大雨迷雾,道路泥泞,部队陷入国民党部队新一旅、骑一旅和保三团共3000余兵力的包围之中,我方损失不小。

这次战斗中,马智俭带领全排战士担任阻击任务,掩护部队突围,打得英勇顽强。他们多次向敌人进行冲击,并取得了一定胜利,但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不得不撤退。在最后一次反冲锋时,为掩护战友撤退,马智俭奋不顾身勇猛向前。当敌军距他们越来越近,并猖狂地喊叫“缴枪不杀”时,马智俭却沉着地戏谑敌人说:“你上来取!”敌人信以为真,就在他们停止射击正要上来取枪时,马智俭与战友们突然猛烈射击敌人,敌人立即倒下,从而延缓了敌人的进攻,掩护了大部队的撤退。当敌人醒悟过来,又一次疯狂还击之时,马智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

回族人民的好儿子,回民骑兵团的好排长,好战士马智俭为宁夏和中国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缅怀先烈,永往直前。他将永远活在六盘山回汉人民的心中。

--> 2021-10-25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8155.html 1 马智俭:为宁夏人民献出了年轻生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