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立志支边半生坎坷 重新起步桃李满天下(三)

——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志愿支援宁夏的王庆同

宁夏政协移民资料征集组

1962年去固原炭山煤矿采访,到达矿区后,没有先找矿领导,而是先找一位技术员,与他一起下矿井。下午找到矿长,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矿工、技术员代表一看王庆同,马上产生了亲切感,大家谈了许多生动的新闻素材。王庆同写了一篇通讯《炭山行》,获得好评。在那次采访中,他的体会是:对从事艰苦劳动的人,要充分表现出对他们职业的尊重,要与被采访对象交朋友。

1961年初,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以及为准备这次全会而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为进一步统一认识,增强团结,1962年初,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克服目前困难的主要办法,给全党以鼓舞,增强了党的凝聚力。王庆同思想上受到鼓舞,于1962年3月被批准入党。

王庆同:我们从北京大学一个班一起来的几个同学都很年轻,也喜欢在一起交谈采访中遇到的事情,有些交谈涉及到了大炼钢铁、“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初期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一些地方农民生活的困苦、干部作风问题。正因为以上问题,我被开除团籍、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送到报社农场劳动。

王庆同到了报社农场,先种地务农,后与一群羊为伍,成了羊倌。1966年9月,被迁赶到盐池农村“监督改造”,成了没有工资没有单位的“分子”。

王庆同:我们几个同学对1957年后的一些做法说了些看法,但也只是聊天,个别的在信件、日记中有所流露,因此把我们整成了“反党集团”,“文革”初期又升格为“反革命集团”,失去了一切。我把带不走的书拉到废品收购站卖了,迁赶我时,看见南门广场上有拖儿带女,带着被褥和锅碗的人,我偷偷问边上一个人,他说:下到农村要自个儿煮饭,你连个锅都没有,到那荒滩还不得饿死呀。我一听就急了,马上跟看押我的红卫兵请假,说要去买一个锅,那个红卫兵检查了我的行李后说,给你半个小时,跑步去,到时不回来打断你的腿。我说行,马上飞跑去买了一个小锅,没超过半个小时。

王庆同被迁赶“监督劳动”的地方在盐池县高沙窝公社一个叫油坊梁的村子,到达时间是1966年9月25日。那天傍晚,王庆同住在油坊梁生产队的队长家里,睡在灶台旁边的地上,那是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夜晚。

他没有农村劳动技能,还是受监督改造的对象,好在当地农民纯朴,一段时间后,乡亲们感觉他人还不错,开始接纳并善待他,不时有人伸出援手帮他一把,过节有人喊他到家里吃饭,饭很简单,但很温暖。还有农民背着人送他几个土豆或一小块羊油,对王庆同来讲,这些温暖让他感到天无绝人之路。生产队队长知道他是个秀才,干农活不行,让他到菜园子种菜,种菜师傅还让他记菜园子的账,还有个别农民问他些文化和新闻上的事。农民帮助的都是些小事,但给这位受难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让他顺利地迈过了迁赶农村后必须面对的生活坎。他坚信,远方的灯没有遗忘他。他在坚持,在等待着太阳出来的那一天,也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蔺银生 马君武 整理)

--> 2021-10-25 ——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志愿支援宁夏的王庆同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8154.html 1 立志支边半生坎坷 重新起步桃李满天下(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