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如何探索建立和完善源头管控体系、灾难性医疗风险预警体系、协同保障体系,加快构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长效机制,是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不流失,脱贫基础更扎实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医疗救助资金兜底保障功能,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制度,严格落实“一免一降四提高一兜底”保障措施,把医疗保险和救助政策向贫困人口倾斜,充分发挥了健康扶贫政策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医保基金支付压力增大,制度体系不健全,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建议建立源头防控长效机制,相关部门要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普及疾病预防知识,使群众提高健康风险防控意识,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地域特点,定期开展特殊病种大病筛查工作,建立健康档案,第一时间指导其就医,及时开展治疗。在科学制定预警指标的基础上,对医疗支出、病种、可能人群等相关信息进行研判,推动疾病预防关口前移,有效防止或减少医疗支出的发生,不断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及早发现并识别存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及时采取救助帮扶政策措施,有效防止脱贫户因病返贫,防止边缘户和非贫困户因病致贫,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长效保障机制。健全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网,加快修订医疗救助办法,继续拓展门诊大病病种范围,使慢性病患者的门诊医疗费用得到更好保障。建立健全商业保险承担医保目录外医疗费用保障机制,在医疗救助工作中,考虑对高额负担患者的自费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保障。全面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加大公立医院投入力度,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考评机制。加快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督促医院切实降低运行成本,严格遵守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各项操作规范,因病施治,科学合理用药,从根本上解决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问题。
(陈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