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艰苦奋斗 一心为民

(上接01版)

时代在变换,精神的力量永远激荡人心。孕育于红色沃土上的西柏坡精神,如警钟、似重鼓,不断引领、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光荣传统、秉持理想信念,砥砺奋斗、永远向前。

“生在解放区,长在新中国,奋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安享晚年在新时代。”今年76岁的老党员闫青海是西柏坡有名的义务讲解员。闫青海说,他经历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一辈子都不想犯懒”,还要发挥一名老党员的余热,坚持宣传西柏坡精神。

革命精神,观照当下,启迪未来。

今后,无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取得多大的成就,重温西柏坡精神,总能为我们提供精神的支撑、信仰的坚守、理想的执着,让我们不断迈向胜利。

永不褪色的人民情怀

在西柏坡纪念馆,几张黑白图片记录着历史。

1947年,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点燃了中国人民“翻身立家”的热望。大纲公布后,解放区迅速形成土地改革热潮,这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实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

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就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在纪念馆里的一辆手推独轮车前,讲解员唱起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是亿万人民满怀热血与激情创造出来的……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初心使命的担当,不断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九月会议旧址召开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时表示,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一以贯之的传承。

脱贫攻坚,1800多名党员牺牲在扶贫第一线;抗击疫情,4.2万余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牺牲医护人员中党员占70%以上……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聚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磅礴伟力。

新征程上再“赶考”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历史证明:在进京“赶考”后70多年时间里,我们党在大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但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走在“赶考”路上。

“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西柏坡的干部群众对此体会更深。”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把乡亲们更好团结凝聚起来,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这些年,我们改善了村容村貌,实现了脱贫摘帽,但要实现乡村振兴,还要加快融入西柏坡红色旅游和发展山地特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说起今后村子的发展计划,西柏坡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封红卷思路清晰。如今,西柏坡广大干部群众正立足当下、奋发有为,以“赶考”的精神书写新时代答卷。

“赶考”不止步,奋斗不停歇。

曾经,从这里出发,一个崭新的中国向着世界昂首走来;如今,从这里再出发,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前进,赓续西柏坡精神,踌躇满志谱写新篇章。

(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 2021-10-22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8096.html 1 艰苦奋斗 一心为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