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张云仙:让剪纸艺术在更多小手上闪光

张云仙在为学员们开展剪纸课程培训。

▶张云仙展示手工成品。

▲剪纸作品《国泰民安》。

本报记者 束 蓉 文/图

“一剪之气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

剪纸,是我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各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民俗氛围。作为一种镂空艺术,这项起源于汉唐时期的民间技艺带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情趣,丰富的内容寄寓着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民间朴素的愿望。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一直传承延续着。其中,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银川二中退休老师张云仙一直在孜孜努力着。

从小就喜欢剪纸艺术

走进张云仙的家,无论是客厅的吊灯还是家具的装饰上,都能发现剪纸元素。张云仙说起剪纸,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溢于言表。

上世纪60年代,张云仙出生在吴忠市盐池县一个农民家庭。盐池县地理位置上接近陕西定边,当地居民也有着黄河流域剪纸的传统。从小善于观察的张云仙就发现姥姥、母亲逢年过节就会聚在一起,用剪刀和红纸剪出漂亮的图案,然后把这些喜气洋洋的图案贴在窗户和墙上,大家管这叫“窗花”。张云仙看得多了,她也学着拿起剪刀,用大人剩下的边角料剪图案。

时间一久,受母亲影响,张云仙就迷上了剪纸——“只要放学回家,我就会用母亲的剪刀和纸学着剪。可能我在这方面比较有天赋。母亲发现后,也会抽时间教我,就这样我慢慢学会了剪纸,现在我是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张云仙回忆,她的父亲有深厚的书法和绘画功底,她和母亲剪纸的图案都是父亲画的。上学时,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剪纸,节假日还会为班里剪窗花增添喜庆,剪出来的图案特别受欢迎。说着话,张云仙拿出几张彩纸,很快就剪出了十二生肖中的牛、兔。“你看,牛的眼睛是上挑的,所以剪刀尖要弯出一个月牙形状。兔子的头顶上剪出一些锯齿状,看着更灵动……”张云仙一边剪,一边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她在学校任教期间,适逢学校要开展特色课程,她想到将自己擅长的剪纸课程教给更多孩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一些作用。

校园传承从无到有

1984年,张云仙大学毕业后到银川二中担任物理老师,但她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剪纸爱好。时任校长的杨静提出挖掘教师资源,为学生开设特色课。张云仙听闻后主动找到校长问:“剪纸能不能开课?”校长马上回答:“好啊,我们就在初中年级开设剪纸课。”两人还商量出了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随后,一周一节的剪纸特色课走进银川二中的初中课堂。

刚开始上课,张云仙为学生印发剪纸图,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快发现,很多孩子缺乏剪纸学习氛围,对剪纸操作过程不掌握,而依靠一节节课去讲授,内容难以做到有效统一。为此,她于2004年编写出学校剪纸课程的首本校本课程。这年,她应邀前往甘肃参加剪纸课程交流时发现,宁夏的剪纸课程缺少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为了给孩子传授更好的剪纸课程,她遍访名师,请教全国各地的剪纸前辈,并于2009年又编著出版了《剪纸应用教程》。这本书她随后寄送给了全国多地的知名剪纸老师,大家都惊叹这本书的内容实用。张云仙说:“其实,剪纸并不难,掌握了入手方法经常练习就容易学会。”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动物特征,她通过多媒体立体展示,并随堂开展剪纸技艺。在她手把手传授和教材的有效辅导下,学生们将一张张普通的红纸片剪出了样子,随着课堂上一把把剪刀的飞舞,一幅幅神奇美妙的剪纸图案就诞生了。

多年来,张云仙带出6000余名弟子,也让2011年就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剪纸传承基地的银川二中实至名归。2013年,银川二中决定张云仙不再担任物理课程的教学,让她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剪纸艺术的传承上。“剪纸不仅让学生巧手慧心,而且能培养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及审美情趣,对学习和成长都非常有益。在中小学开设剪纸课,是非常好的传承途径。”张云仙说,今年,她还将再出一本内容更加完善的剪纸课程,希望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剪纸艺术传承方面,帮助更多的孩子传承剪纸这门历史优秀的民间艺术。

让剪纸艺术走出国门

在剪纸艺术这条道路上,张云仙辛勤耕耘着,用自己的努力弘扬传统艺术。身为中国民进会员,中国民协会员,宁夏民协副秘书长的张云仙让剪纸艺术多次走出国门:2012年7月,张云仙被选入“中华文化大乐园”宁夏教师代表团,前往美国华盛顿给华裔孩子教剪纸;2015年10月,她被宁夏侨办派往马来西亚沙巴州对40所华文学校教师进行剪纸培训……

剪纸是形,立意是魂。张云仙的剪纸作品擅长叙事,故事化的风格让她的作品更具复杂的意象和遐想的空间,欣赏她的作品犹如读一本本文学作品,意味深长。

2020春节,张云仙想起宁夏人在欢庆传统节日时的情境。于是,她创作了以十二生肖中的鼠为主题造型的《春节》剪纸系列作品,表现宁夏人过大年初一时的场景:子孙叩拜长辈,长辈们给子孙发放押岁红包,阖家吃饺子……

张云仙说,进入新时代,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理当坚守民族气节,心怀善念,寄望于自身的文艺作品可以匡正人心,济世利民,弘扬浩然正气,记录历史巨变,表达崇高忠义的爱国精神,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美感、智慧和精神的启迪,让更多人增强文化自信。

退休后,张云仙更加忙碌了,她还将立足剪纸课堂,在有生之年走进社会这所大学校为更多人普及剪纸艺术。

--> 2021-10-18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37881.html 1 张云仙:让剪纸艺术在更多小手上闪光 /enpproperty-->